分享

「清河史话」明朝知县孟仲遴与首部《清河县志》

 思明居士 2019-10-10

作者:姜新秋

清河古属兖州,周为甘泉巿地,曾为郡、为国、为州,历史可谓久远。今人看来,其真正于苍茫沉淀的史海中悠然浮现,是在明朝。在此之前,她如一块断碑残碣,被弃掷湮没于荒野草莽之中。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清河知县孟仲遴走马上任。一年之后,留给清河一部八万余字的《清河县志》。对于这个地方的人来说,这部小小的《清河县志》,像是观景的窗口,又如摄像的镜头,从此,清河便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地穿秦汉、过唐宋,一路走来。清河人应该感激这位“县太爷”,也应与这部《清河县志》一起记住他的名字。

「清河史话」明朝知县孟仲遴与首部《清河县志》

孟仲遴,字允才,自号西周,陕西凤翔人。幼承庭训,嘉靖甲午(1534年)以精《易经》中举,此后就读于京师太学,广泛涉猎儒学经典。嘉靖二十九年通过吏部官员选拔考试,成绩优异,被授文林郎、清河县知县。夏五月十五日,莅清履职。从此,他成为明嘉靖年以来清河县的第十四任知县、明朝以来的第三十五任知县。他的生卒年月无考,而举人出身,即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了。明代杰出小说家吴承恩与他同期到吏部考试而未被选中。相比之下,在科举应试能力方面,孟仲遴稍有优长,而时年五十岁的吴承恩虽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却终以古典名著《西游记》名扬四海,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孟仲遴自考中举人到任职清河知县有十六年之久,故其到清河之时应是“回眸是春、望眼是秋”的中年人了。就这样,一位“易”学才俊,来到了他的治所清河,步入他的仕途第一站。孟仲遴寻访稽考,但见清河虽为偏僻小邑,却历史悠久,夏鲧治水曾筑堤设防留有鲧堤,隋唐大运河之永济渠穿境而过,多有遗迹。更何况,古来与他一样治理这片地方的官吏,多有贤者。他访耆旧,观碑记,实实在在地感到一方百姓对为自己带来福利的贤官名宦的没世不忘之情。这些贤官名宦,“名闻驰骋,辉映史册,班班可考。”“其行之当时者,有不可及之德政;传之后世者,有不容易之令闻。”百姓或德其政,或去而思,至情可感。

尤其是其中还有距其八百年前“任满治绩为最”的张巡。在名宦祠内,孟仲遴带着景仰的感情祭拜着张巡的神主牌位,追忆着这位自唐大中年始即从祀于历代帝王庙的前任县令。饱读史书的他对这位进士出身却以武扬名、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的“唐代岳飞”应是崇拜和仰慕的。所以,孟仲遴“思公报公”,赞其曰“赫赫忠肝,万代瞻仰”。可见,在孟仲遴心中,张巡是被立为楷模的。

另一位对孟仲遴深有触动的人物恐怕就是十二年前任清河知县的索绍了。索绍来去匆匆,任职不到一年,却同样入祀在名宦祠,而且在南关外还有百姓所建生祠——索尹祠。在索尹祠中,孟仲遴近距离的瞻仰着这位前任知县的塑像。他一边聆听着人们的缅怀与追思,一边品读着索绍仅有半年之余的政绩,不由感慨:“继职斯土者观其遗容,考其行实,固能无惕然于中乎?”。索绍以一介监生深怀为民之心,在嘉靖皇帝南巡量派民夫款项之令下达之后,乞请上司为小邑穷民量行坐派,所减免费用竟比他邑省十之八九,终以此调官。孟仲遴坐在十几年前索绍坐过的那把椅子上,住在十几年前索绍住过的那间平房里,怎能不时时追思这位“念兹在兹”的前任秉持的为民情怀呢?

虽是初莅清河,而见闻所及,这些古圣前贤对孟仲遴的影响却必定是深刻的。同时,这也引发了他对“名与实”的思考。他曾说,“夫有其实,斯有其名。任职者当知,其非无故之获也!”他被后人续修的几部《清河县志》列为“循良吏”,应该能在这里找寻到一条明晰的线索。

当时的清河,有一千二百多户,一万五千余人。其壤地褊小,地不满四千顷,城之西北地皆沙碱,城之东南地低洼多积水,民之所赖以为生者仅十之五六,也就是说只有两千顷的土地属于良田。清河虽为僻壤,而贡赋徭役是不可少的:年夏交小麦747石,秋交粟米1744石;还有杂皮84张,杂翎1500根,农桑丝94匹,丝棉花绒88斤;另外再出马草17313束。平常时候,县里的夫役差使是四百多人,上下、内外、人事、进出的银钱是四千多两。这些,作为知县,孟仲遴必是要认真面对的。

居家过日子,尚需凡事考虑周全。作为一县之长,孟仲遴更需周密计划各种收支的平衡以及是否能开源节流。所以,他上任伊始,即对全县的田粮地亩进行了一次彻查清理,共清查出隐漏未登地、统计人员冒领地、富民冒认地近四十顷,对涉嫌犯罪人员交于巡案、御史处置。此举自是大得民心,其“政务修举,清税均役,民甚便之”,父老相率勒石树碑以记。

除此之外,平日的孟仲遴还要理冤狱,弥盗贼,抑游惰,劝农桑,建城堡,崇学校,安流移,恤鳏寡,敬祀典,尚名节,延访耆艾,约束公人。“于政之所当为者,靡不殚力劳心,日不暇给。”其在任期间,做过许多有益地方百姓的事情,这在这部《清河县志》中多有记载,其政绩自是毋庸置疑得到上级肯定,否则也不会升任德州知府,否则也不会成为本地“循良吏”而被后人铭记。

孟仲遴最主要的贡献,当是为时人尤其是后人修了一部《清河县志》。今天看来,孟仲遴在五年知县任上,即使没做多少事情,单凭这部《清河县志》,也是值得后人纪念的,毕竟这部志书是清河县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虽早在明初国家藏书《文渊阁书目》中曾载“清河图志二册”,然仅有书名,皆无卷数,更无从查考。

「清河史话」明朝知县孟仲遴与首部《清河县志》

在《清河县志》志首,时任清河县儒学训导的赵汝相作序曰:“清河旧无志书。前宰是邑者,往往床之而弗讲,故缺之而弗修。嘉靖庚戌岁,岐阳孟公之宰是邑也,每嗟兹为清坠典。”以孝亲致仕远近闻名的名士孙沉作序曰:“孟公……慨邑志之久缺,则文献之无征也,乃作志焉。”由此可见,孟仲遴到任之初,即感到了邑无县志的缺憾。于是在政务之暇,“寻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则识之。逾年始脱稿,遂出捐俸赀,储材卜肆,集工续食,俾锓诸梓,以永其传。”该志于嘉靖三十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付梓印刷。

孟仲遴纂修《清河县志》,其态度是严谨细致的。他认为:“志也者,纪实也。纪匪实则虚,虚则诞,亦奚足以信后哉?兹之志也,则必取其见于境土之所有,或考于人言之可述,始从而载焉。庶乎不至于无征不信,而虚诞之失可免矣。”他是力避“虚、诞”,而力求“征、信”的。

该志内容分作地理、官师、版籍、人物四卷及续录艺文,各卷下又细列分野、建革、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坛学、生祠、陵墓、风俗;县牧、学职;户口、地亩、物产、贡赋;乡贤、科第、岁贡、例贡、武功、杂科、孝友、忠臣、女德、敕封等小目,载故饬实,简明扼要,实可征远。同时,“各志之先著小叙以见大旨,而纪事之末,间有义当发明者,亦各撮数语,以足其未尽之意。”并对其中美恶之事、淑慝之人有所选择的载入,以彰善瘅恶,激浊扬清。

“冀后之同志者笔削焉”,正如孟仲遴所言,在其后数百年间,《清河县志》经过多次的续修、增修或重修。如三十年后的万历年间,清河知县向日红对该部志书进行续修;百余年后清康熙年间的夏琮、卢士杰,雍正年间的钱启文对《清河县志》进行了重修、增修;三百余年后清同治年间的王镛也印制了他主纂的《清河县志》;再过十余年清光绪年间黄汝香对县志也进行了续修;民国二十三年,张福谦、赵鼎铭等又重修了《清河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两轮的县志编修和续修,分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沈世远主编的通志《清河县志》与二十一世纪初李靖主编的断代志《清河县志》。

孟仲遴编修的《清河县志》,现存世仅一部且飘零海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但值得庆幸的是,其至今仍然被“信而传”着;而此“一家之言”的这部《清河县志》,又恰让我们把其主编找了出来。

孟仲遴曾说“德泽在人心,名誉传百世。”一部嘉靖《清河县志》成就了他的不朽人生;而也正是他的首创纂修,使此首部《清河县志》在清河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