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学敏治顽固性失眠医案六则!疗效显著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10-10

导语:不寐即是常说的失眠,很多失眠患者受此困扰,却求医无果,不管是西药治疗,还是中药调理,都没有太多成效。 失眠难治,药物不管用,可以考虑选择针灸治疗,国内有很多名医,在治疗不寐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以针灸大家石学敏治疗经验为例,探讨不寐的诊治方法。 

石院士认为:不寐一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病机复杂,通常难以辨证,这也是不寐患者难以治愈的原因;其实不寐多可分为心肾不交、心脾不足、肝胆火旺、痰火郁滞、气滞血瘀、胃气不和6个证型。以下逐一举例详解。

心脾不足型

于某,女,38岁,主因2次流产后,周身无力,出现时常失眠现象,近2个月失眠症状加重,伴心悸不宁,头昏头沉,不思饮食,健忘。患者形体消瘦,神志清楚,面色少华,言语低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治疗:患者流产后,气血已亏,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不养心,以致心神不安,故而不寐。宜补益心脾,镇静安神。可选神门、心俞、印堂以清心宁神引火归元,三阴交养血安神,脾俞、足三里益气健脾。

操作:神门进针0.5寸,三阴交直刺1寸,施捻转补法;脾俞、心俞均向棘突方向斜刺,进针1.5寸,足三里进针2寸,施捻转补法;印堂进针0.5寸,施提插泻法。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3次后明显好转,5次后睡眠基本正常,夜间睡眠7~8小时。

肝胆火旺型

刘某,男,20岁,因3个月前与同学吵架,后出现失眠,头胀痛,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治疗患者因恼怒伤肝,肝气失其调达之职,郁久化火,火热上炎,扰乱神明,心神不安,故睡卧不宁,肝胆气郁则烦躁易怒,胁肋胀满,气郁化火则口苦。宜以清泻肝胆、宁心安神为治疗原则,取神门、三阴交镇静安神,合谷、太冲泻肝降火,胆俞、肝俞疏肝理气。

操作:合谷、太冲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肝俞、胆俞向棘突方向斜刺1.5寸,施捻转之泻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2次后头胀痛症状消失,睡眠好转。4次后诸症消失,正常入睡。

心肾不交型

张某,男,62岁,因平素烦劳过度,近3天夜间失眠,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健忘多梦、经服中药治疗后效果不佳,面无光泽,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治疗:患者年过半百,平素烦劳过度,肾阴匮乏于下,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心肾水火不能相济故不寐。故治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取神门、心俞宁心安神引火归元,肾俞、三阴交滋肾益阴,壮水之主,风池、太溪滋阴养肾。

作:风池直刺,进针1.5寸,施捻转泻法,太溪直刺1.5寸,施捻转补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每日针1次,针1次后睡眠好转,3次后能睡5~6小时,5次后睡眠正常,诸症明显减轻,半年后追访未复发。

痰火郁滞型

赵某,女,44岁,近一年来经常失眠,烦躁伴心悸气短,多梦易醒,胸闷多痰,恶心欲呕,口苦而粘,纳呆乏力,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治疗:脾不健运,聚湿生痰,痰蕴化热,邪热入里,灼津烁液,烁结为痰,痰热扰动心神故不寐。此为痰火郁滞所致,应以清热化痰,健运脾胃为则,取神门、太冲、行间理气泄热,清心安神,丰隆、足三里健脾利湿除烦。

操作:丰隆直刺1.5寸,行间直刺1寸,均施捻转泻法;足三里直刺2寸,施捻转补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3次后每夜可睡眠5~6小时,但入睡有些许困难,5次后自述上床半小时后即可入睡,每夜可睡7小时,诸症也有明显好转。

气滞血瘀型

孙某,男,48岁,患者平素易怒,失眠10余年,时轻时重,伴记忆力减退,头晕头胀,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小便色赤,舌质暗红有瘀斑,脉弦。

辨证治疗:肝主疏泄,喜条达,恼怒易伤肝,肝失调达,郁滞不通,逆乱之气上冲,扰乱神明,故心神不安,夜卧不宁。患者气滞血瘀,故当行气活血,安神定志。选神门、三阴交、四神聪镇静安神,膈俞为血之会穴,可活血化瘀,配以气海、肝俞行气活血。

操作:膈俞、肝俞向棘突斜刺1.5寸,均施捻转泻法;气海直刺1.5寸,施呼吸补泻之法:四神聪直刺0.2~0.5寸,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同前。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3次治疗后可入睡6小时,3个月后追访,一切正常。

胃气不和型

熊某,女,21岁,因食后贪凉,近一周来胃脘胀满,纳呆,失眠,头痛头晕,经服中药治疗无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治疗:食滞肠胃,酿成痰热,壅滞于中,痰热上扰,以致卧不能安,即《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症见失眠,脘满闷,舌苔黄腻,脉弦滑。食滞胃肠故宜化食滞,健脾胃,多选神门安神定志,气海、中脘行气而化食滞,脾胃俞、足三里健脾和胃。

操作:中脘直刺1.5寸,施提插泻法,诸穴同上。

治疗经过:上穴每日针1次,1次后胃脘胀满减轻,2次后入睡正常。

总之,治疗不寐一症需认真辨证,辨证必先辨明所伤脏腑,方可选穴配方,然情志内伤,往往多脏受累,扑朔迷离,不易区别,辨证时须从本质处着眼,找出主要矛盾,方能获效。

作者|生姜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