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剥丝抽茧,为您科普书法美学中的核心元素

 事奴 2019-10-12

有朋友问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实在不是几句话甚至写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需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大的方面,这属于美学范畴,涉及艺术品鉴赏领域的专业知识。既涉及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性质特点,又必须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审美主体

这里的主体一定是人,即欣赏者。只有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是审美主体。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具体到书法艺术的欣赏而言,主体对象又可大致分为普通欣赏者和专业人群两类。而普通欣赏者中也可分出多个类型,例如一般大众和略微具备少许鉴赏能力的爱好者。普通的大众审美与其用繁琐复杂的大段落文字定义,到不如简单模拟几句他们面对艺术品时常常发出的感叹语来得形象。

“这字儿真好看!”“写得多工整!”“画的太像了!”“这琴弹得节奏好快!”

当然,此处没有贬义,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发出非专业的声音是在所难免的。

再说普通欣赏者中审美能力略高于大众水平的爱好者,这类主体又可以细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大致学过一点,也能动手写几个字,写出来的东西说不定也能令一般大众发出如前文模拟过的那种惊叹。但是,仅此而已,一瓶不满半瓶子晃。自以为很懂了,实不知距离入门尚且很远。此类欣赏者往往更喜欢对别人的作品评头论足、人前卖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只有自己能看懂能认识的字才是好的,比如端正严谨的唐楷一类。为“江湖书法”叫好撑门面的往往就是这群人。而遇到他们自己看不懂的作品,就说人家没有基本功,写出来的都是“丑书”。

另一小类则不同,虽然自己也方才入门,但他们持续学习,不断探索。这类主体往往处于所有专业人士都曾经历过的“眼高手低”阶段,也真正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这种水平一定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获取的,是经验的总结。他们亲身体验着学习过程中每个不同阶段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视野和认识能力的提升。因而他们面对自己暂时看不出名堂的审美对象时,绝不会轻下结论,而是借此机会深入学习或向专业领域内的老师们求教。这类主体若继续坚持学习,很可能最终跻身于专业领域。

所以,艺术鉴赏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甚至即便是行业内的专家,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

唐阎立本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

二、审美对象

这里仅谈书法艺术,不论古人还是今人的作品,也不管篆隶草行真哪种书体,大致上都要从章法布局、线条质量、墨色运用、风格取法,意境气韵及人文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

以上罗列各项均为艺术品的呈现方式,即美学上所定义的“形式符号层”。这一切,都为作品的整体服务。不论古代的案头之作,还是今人的大幅厅堂作品,首先被主体观察到的一定是整体效果。作品中的每一个字,对整件作品来说都是一个构成元素,不仅字是元素,空白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都讲究“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尤其是大幅面作品,首先第一步一定是远观,这时候看不到过多细节。但好作品整体上直接传递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它们或气势恢宏如浩瀚的江河;或优雅奇逸似涓涓细流;或端庄秀美如少女含情;或朴拙可爱似孩童般天真……

一幅优秀作品,不见得都是第一眼便能刺激你的视觉感官,而让你轻易获得审美感受的!如前文所引用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的典故。因为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有时候只有达到二者合而为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方可理解它的艺术语言,领悟其中三昧。以下再就细节部分分别记述。

①章法布局

中国书画装裱主要有条幅、中堂、斗方、横幅、扇面、手卷和册页等形式。因此,章法布局与其最终呈现方式也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点上书画同源,一幅作品,从构思之初,到创作完成,必然要涉及到哪里落墨、何处留白、主体内容的行列安排、款字的长短和排列方式、印章钤几个,分别在什么位置等。这其中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不可忽略。

②线条质量及墨色运用

书法是建立在汉字结构基础上的线条艺术。可以说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因此线条的质量才尤为重要。例如,小篆一般要求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粗细均匀等;行草书则要流畅自然、方圆结合、气韵贯通、变化丰富等。墨色方面则是为配合线条的表现力而自然呈现的,如浓淡、干枯等,也是在行草书上多有运用。

③意境美

宗白华曾说:“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 ”

“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而最能体现这种意境美的载体正是中国的诗词、书法及绘画。

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所能体验到的意境美,首先便是建立在对前人审美追求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如晋人讲究风度韵致、故而作品尊崇“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唐代法度森严;宋代则抒情达意、不拘法度等。

④风格取法

书法艺术离不开传统,没有继承就不存在创新。因此,一幅优秀作品所透漏出的气息,一定是可以看出他的取法和出处的。真正高明的作者往往都入古够深,既取法乎上,同时又个性十足。而所谓的“江湖书法”,缺少的正是这点。

⑤人文内涵

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书法艺术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即是它的书写内容。虽然今天我们谈论的毛笔书法早已不同于古代。古人没有或很少有为“书法”而“书法”的行为,古代用毛笔写字的目的是实用。今日的书法已经丧失了一般的实用层面的价值,剩下的只有艺术欣赏价值。

但我还是要说,书法艺术毕竟是建立在汉字结构基础之上的,即便是非专业人士看不懂的草书,也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度,因而就不得不重视书写内容。

一幅书法作品,挂在厅堂也好,置于案头也罢,对于它的欣赏者,难免不去阅读其中内容。这内容所承载的正是作品的人文属性。因此,这件书法作品,哪怕他给与欣赏者再好的视觉感官体验,若内容不够高雅,甚或低级恶俗,都不失为一种巨大的遗憾!

结语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部分观点,并不完善,勉强可以给有志于此的朋友们一个参考。总而言之,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忽略任何一方孤立看待都是片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