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冲突的,上下级之间是有矛盾的,如何去解决这类冲突,减少这种矛盾应该是我们去关注的,不要让人的生命因为生活中的争执而丢失。 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不管是你是校长还是局长,不管你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对对方予以必要的尊重。我们尊重的是一个生命,是对生命的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内心就会平和下来,冲突与矛盾所引发的情绪就会在内心中如其本来的样貌的发生着,但不会热血上头,让我们做出伤害他人性命的事情。 对方在做事的时候,肯定会有所不对的地方,但校长方面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老师多着想一点,老师又如何能伤校长的性命呢?一个44岁的成年人,思想是非常成熟的了,内心煎熬不到达一定的极限,是做不出这样混蛋的事情来的。 所以作为上级领导,不能总是谈工作,谈标准,更要与老师谈心、交心。只有将心比心地为老师考虑,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多考虑一点,老师对校长就不是仇恨了。 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还是回到我一直倡导的内容上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目的不是为了做事情,而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搞清楚,搞明白后,再顺便把事情做好。这就是心理先圆满,再在事理上圆满。 心理圆满的办法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核心就是认识我们的内心情绪。当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的心中会产生极大的感觉。 如果我们注意力放在引起这个感觉的事情上、相关的人物上,我们就会对这些人产生极大的恨意,内心中会有极大的抵触感。让我不顺心的人说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甚至连他的声音都不想听到。所以,把注意力向外看,对我们的身心会产生极大的伤害,甚至让我们做出非常不理智的事情来,比如本案当中的老师的做法。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己的内心的具体感觉上面。去感受那股想让我们疯狂、暴动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的?它有多大有多小,在内心中有多激烈,在内心中的感觉有多燥热,是紧的还是松的,是硬的还是软的,是快的还是慢的……就像认识一个外在的物品一样,去认识我们心中的感觉,去认识这种感觉的基本属性。 当我们做到认识自己的感觉,像认识一个物品一样的时候,这就是《大学》之中所提到的格物致知。我们把心中之物的感觉认识清楚了,就是把心中之物给格正了。只要心物一正,我们的内心就能平和下来,大脑的思维就不会失去理智,就会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结束语我们是老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在我眼中知识、成绩仅仅算是一个屁大一点的事情,但是认识我们自己的内心情绪才是一个天大的事情,是一个人命关天的事情。其实我内心中真不希望这样去说,真不希望这样去写,因为这样做的时候,往往都是在一个生命在恶性事件中离我们而去了,内心是非常悲痛的一件事情。生命与工作中的争执相比,实在太重要了,怎么能发生如此悲剧呢? 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家长能看明白我写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自身的情绪上来,认真去体会我们内心的感受,先让自己的心理圆满了,然后再逐步把事情做好,做到事理的圆满。 @童教雷鸣,全脑思维训练,科学、简单、有效的写作方法训练,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