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3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0-13
各论/第十三章 治风剂/平熄内风/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9克) 钩藤(12克) 生决明(18克) 山栀 黄芩(各9克) 川牛膝(12克)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各6克)
【用法】水煎,分2 - 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天麻钩藤饮是二类方,这个方现在也是临床常用方,用的很多,是作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总结的一个,从思维方法上带有中西结合特色的方。在我们方剂教材里这样的方不多,能够总结到教材里,那说明这个方很有意义。作为《中医内科学》这个方也是定为一个治疗肝阳上亢证的一个主方的。
   所以学习这个方的一个意义呢,我觉得
* 既是掌握一个临床常用的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眩晕、失眠的一张方剂,
* 而且又是体会在中西结合当中,怎么样反映中医辩证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产生的一张这种方剂,这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天麻钩藤饮出在《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这本书里边,这本书出在1956年,那就是说它是现代的方剂,胡光慈先生,他是继过去中西汇通派的思想,再归纳、解释,运用中西结合理论形成的这个方,所以我们在主治证候当中,写了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这是采录他的这本书原书的主治。
   当然我们从现代病机分析的角度,写到病机呢,应当是个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所以教材的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是它的病机结论。
   本身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阳上亢还没有造成整体气血上冲情况下,产生一种风阳上扰,也就是说肝阳上亢较轻,风阳上扰,引起的主症是头痛、眩晕、失眠,主治证候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根本来说跟肝肾不足有关,风阳上扰,风为阳邪,阳主动主热,所以偏重于热证,至于胡光慈在本书里,他把这个证根据过去中医传统的理论,把它叫肝厥,叫肝厥证。
   它这个病因呢?
   平时阴虚,往往跟体质和其它慢性疾病,引起肝肾阴虚有关。
   怎么样造成由阳亢达到风阳上扰呢?
   都会有一些诱因诱发,从平素的肝肾不足,阴不制阳,引起阳亢,
 @ 再加上产生郁、怒、忧、思,气郁化火就会发动,或者加重这种肝阳上扰,诱因当中,郁怒是种情志因素了。
 @ 也可以因劳累,这种过分劳累,也是发生这类证候的一个诱因了。

   刚才我们简要讲到了病机分析,根据这个病机,肝阳上亢要平肝;风阳上扰,开始有动风表现,要熄风,所以平肝熄风是个主要治法;清热活血,是考虑到这个证候,总体风阳上扰,热证表现为主,风阳上扰一定程度,会产生气血的上逆。
   根本来讲,还是肝肾不足所造成,所以治法有三个,结合起来,顺其主次是:
* 平肝熄风、
* 清热活血、
* 补益肝肾。

   这张方里面,
* 以天麻、钩藤作君药,这两味药,
 @ 天麻是我们治疗内风头痛眩晕的常用药,《本草纲目》里说,这个天麻是“治风之神药”,所以往往人们有时候,把这个药带有一些神秘性,其实很普通,生长在一千二百到二千米山上面了,现在多数主要还是野生的了,但是要说明一下,这个天麻没有多少补性,它是一种有平肝熄风这类作用治疗头痛眩晕的常用药,不能当补药用,现在很多药膳用这个药,是药物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一种向人们普及药物知识不够,造成的一种误解。
 @ 钩藤,前面羚角钩藤汤,我们讨论过了,它是治内风,治风速度很快。
   这两个联合,起到平肝熄风作用为君药。

* 臣药,石决明、川牛膝
 @ 石决明呢,也是个清肝平肝常用的药,
 @ 川牛膝能够引血下行,有一定的防止气血冲逆的作用。
   这两味药联用,是协助天麻、钩藤,起到平肝熄风作用,同时牛膝也能活血利水。

* 佐药
  @ 杜仲和桑寄生,是补益肝肾的药(补益肝肾以治本)。
   补益肝肾的药很多,为什么选这个呢?
   这里又体现出胡光慈先生的中西结合思想,从中医的药性解释,都是针对了病机,选用药物还是很合拍,而且他是从五十年代,当时他书上写到,当时的实验研究里边,上述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都具有降血压作用,在实验研究都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而且的确中医长期临床上,对高血压病,也很多在使用这类药物,所以在选择药物方面呢,既是符合中医的病机治法特点,同时有吸收了现代的实验研究的比较有效的公认的成果。杜仲、桑寄生是佐药,第一组。
 @ 栀子和黄芩是佐药,第二组。
   这是考虑到这个方里边,涉及到肝阳偏亢的,肝经有热,栀子、黄芩能清肝热,有助于肝阳的折降,有助于平肝。
 @ 这个方里的益母草,人们往往开始学习这个方又是一个疑点,益母草调经活血利水的药,怎么用到了这个高血压药里边呢?
   所以这也是学习这个方的方义分析的一个疑点,这本书,原著里边谈到了,选择药物里面,特别象牛膝、益母草这类,当时是模仿了,或者受启发于西医治疗高血压要扩张血管和利尿。由于采取扩张血管和利尿的方法,所以选用中医药,象牛膝能够活血,益母草能够利水,所以选择益母草,有活血利水作用在这里,作为佐药。
 @ 夜交藤、朱茯神,在这个方里也是佐药,它们可以安神定志,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考虑到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风阳上扰偏热证,这种情况下心神不安,而是主治证候当中,这个方也能擅长治疗失眠,除了眩晕、头痛之外,也能治疗失眠,所以用夜交藤、朱茯神,可以用来安神定志。

   从整个全方结构来说,考虑到肝肾不足以后,肝阳偏亢,也考虑到肝阳偏亢以后肝风内动,较轻的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了,所以镇肝熄风、清热活血,再配一定的补益肝肾的药物,所以是标本兼顾的,当然还是以治标为主的,针对了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化风这个类型,确实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疗效也比较确实。

   这张方呢就成为一个构思上中西结合上的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
   从这个方看我们现在研究新药当中,如果采取这张方子这种构思方式,以中医辩证为主,适当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这个路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说抛开了中医的辩证结果,纯用现代研究,那就成了现代药理,那就不会产生象这张方这样好的影响和这样好的效果。

   临床运用当中辩证要点,
   它主要用于头痛、眩晕、失眠,就象他原书说,那高血压病引起的这类的疾病,至于舌红苔黄,脉弦或数,都是反映出肝热的一些特点。

   临床运用呢,
* 如果肝阳上亢较重,头痛、眩晕较重的,这种平肝、清肝、熄风力量不够,可以加羚羊角,现在也有用山羊角代羚羊角,龙骨、牡蛎增加这种潜阳作用。
* 肝火偏亢,肝热明显,热象明显的,舌红脉数,这些症状比较典型,急躁易怒,那可以加龙胆草、夏枯草,这也是用来清肝的常用药。

* 如果说阴虚明显,脉弦而细,本来弦数了,脉弦偏细,说明阴血不足,可以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这些,增加滋补肝肾的力量,这是临床常用的加减的方法。

   当然从中西观点结合,这个方的研究发展,这几十年还有一些,
* 比如说在高血压后期,很多血管硬化,血管硬化,那个阶段人们可以加海藻、槐花,它针对血管硬化,这个软化作用比较好。

* 这类阴虚阳亢,头痛、眩晕、失眠病人,有些往往伴随有大便秘结,可以适当配合,同时用一些大黄,或者当归龙荟丸结合运用,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这个方现在临床,除了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眩晕、失眠之外,报道里也常用于更年期综合症,这种头痛、眩晕、失眠,这种报道也很多。
   这是天麻钩藤饮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这虽然是个二类方,是个常用方,临床效果较好的方。从理论性对中西医结合方面是很好的一个范例,意义还是很大的。但是按照比例呢,一类方不能超过限度,所以这个方还是安排在二类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