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陈正兴 2019-10-13

古罗马帝国的疆土沿着地中海沿岸延伸,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地域辽阔。在这么大范围的国土上,不同地区的人民享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是很自然不过的事。事实上,在“罗马”这个简单的国名下存在着众多的亚文化支流,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支:大致以意大利半岛为分界,地中海东部的希腊语文化区和地中海西部的拉丁语文化区长期以来共同引领整个国家的文化潮流。

文化风潮上的分野,为罗马帝国政治上的分裂,以及接踵而至的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分道扬镳提供了便利。作为古罗马最为恢弘的物质遗产,建筑艺术也被裹挟在这一波大动荡的浪潮中,跟着产生了风格上的分化。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迪奥多西一世驾崩,帝国顺势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儿子治理,西边部分仍然以罗马城为首都,称为西罗马帝国;东边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称为东罗马帝国,由于君士坦丁堡的原址叫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也史称拜占庭帝国。

随着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为了两部分,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基督教被改称为天主教,而迁移到东罗马帝国的教廷则坚称自己才是正统基督教,所以被称为“东正教”。

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日耳曼蛮族所灭,欧洲正式进入了中世纪时期,一直持续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在这一千年时间里,欧洲的建筑艺术伴随着宗教政治的纠葛,一直沿着两条平行的轨道并向发展着,在欧洲的东西两端呈现出同根同源,但又相互各异的建筑风格。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帝国相对来说政治较为稳定,所以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没有受到太多的外来因素干扰,有条件慢慢发展出自己一脉相承的体系,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罗马建筑的宏大形式,主要采用大跨度的穹顶完成空间的巨大尺度,同时大穹顶本身也是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元素,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过拜占庭人并没有死板地一直守着这几百年来的造型风格不做任何突破,在不断的建造实践中,他们将罗马的穹顶加以改造,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新形式——一种被称为“帆拱”的新结构技术。

帆拱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完整的圆形穹顶被一个正方形的四条边切掉后剩下的部分,这种新型结构形式是对穹顶结构的重大改进。如果一个建筑只能用穹顶来建造,那么这个建筑的室内空间必将是单一的,因为穹顶必须落地,这样一来建筑空间就只能是圆形的,就像罗马万神庙那样 。但是现在帆拱出现了,在地面上支撑帆拱的不再是一个完成的圆,而只是四根柱子,这极大地解放了空间的可延伸性,只要把若干个帆拱并列,就可以创造出无限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圆圈中。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帆拱的出现为拜占庭的建筑师们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从此以后他被无数次地运用,创造出纪念性特征非常震撼的东正教教堂,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上看是一个规整的矩形,从立面上看,她的集中式构图原则非常的明显,中间一个跨度32.6米的巨大穹顶架在帆拱上,挺拔得最高,是统摄整个立面的造型元素,围绕在这个帆拱四周的则是小的半穹顶,这些半穹顶可以平衡掉中间大帆拱的侧推力,在艺术造型上则成为了大穹顶的衬托元素,配合着它完成建筑构图。整个建筑宏大又合理,堪称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和拜占庭帝国一样,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堂也继承了古罗马的衣钵,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再通过对建筑结构形式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大略来说,西欧的建筑风格在整个中世纪可以分为前后三种,第一种是早期基督教建筑,他所存在的时间大约从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10世纪左右;第二种是从10世纪到12世纪,称为罗曼风格;第三种从12世纪持续到中世纪结束,称为哥特风格。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完全脱胎于罗马帝国,因此还比较粗放。教堂完全采用罗马帝国时代的广厅式建筑,内部空间也比较单一,就只是一个方方的大厅供信众做宗教仪式而已。这段时期内,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建在远离城市的荒野中,宗教场所和市民的生活场所完全分开,修道院内的教堂和僧舍都由修道士自己修建,因此显得笨重而粗糙,没有建筑风格上的考究。再加上基督教宣扬的禁欲主义思想,对建筑形式美的追求就更没得到重视了。因此这一段时间内建筑的发展非常缓慢。

公元10世纪后,随着教堂慢慢进入城市,世俗生活的尘染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基督教僧人的视野,对物质生活和感性美的漠视在教会内部慢慢松动开来,一些教派并不排斥将“上帝的居所”也妆点得漂亮一点,慢慢地,教堂的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原来那个简单的矩形方厅的前端加建起一个横向的大厅,两个大厅呈不等臂的十字,从平面图上看,像极了修士们祷告时手中握着的十字架,因此这种新的十字形平面得到一个地域味和宗教味浓厚的名字——拉丁十字。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在罗曼时期,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拱券技术也得到了改进,人们开始把罗马的单方向的拱交叉起来,形成纵横相交的十字拱,这样一来,单向拱的承重墙转换为了四角支撑的四根柱子,空间的延伸性得到了解放,这和拜占庭的帆拱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进入12世纪,十字拱的技术探索更进了一步,工匠们开始直接将他的骨架砌筑出来,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用一块一块的石头发券,于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结构体系——骨架券。有了这项新技术,建筑的建造过程可以完全不一样了,人们可以先将骨架搭出来,再用石头填充骨架之间的空隙形成墙体,大大方便了施工。日后形成了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以这项新的结构体系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在欧洲最发达的法国地区,率先出现了成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师将骨架券顶的那个半圆形改为了两段相交的圆弧,交点成为了一个尖,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小圆拱带来的侧推力。这个改变对建筑的造型影响极为明显,以至于我们今天去欧洲旅游,进了教堂后单凭这些尖拱就能断定他属于哥特时期。也正是以尖拱的出现作为标志,西欧中世纪建筑进入了尾期——哥特时期。

巴黎圣母院

如果要给闻名遐迩的哥特式建筑找一个代表,那必定就是巴黎圣母院了。

建筑的瑰宝——中世纪拜占庭建筑和哥特建筑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教堂在技术上成熟的的典型案例,在朝西的建筑主入口立面上,一对塔夹着中间的山墙,垂直分为三部分。山墙最上部的栏杆,大门洞上刻着一系列的宗教主题的浮雕。在正中央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玫瑰花窗,象征着圣母的圣洁。三开间的门洞上镶满了一层一层的线脚,显得精致,甚至有些繁复。

后记

中世纪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时代,主流的史学观点认为他是黑暗的,落后的,反动的,他利用宗教的枷锁桎梏人性的发展,强迫人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按照“上帝的意愿”行事,漠视人的价值,妨碍了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产生;但近年来也有观点认为,中世纪虽然是被神权所完全统摄的时代,社会的物质世俗方面确实进步缓慢或者说停滞不前,但是由于天主教教义中对博爱、善良和诚实等崇高道德品质的宣扬,使得那一时期的人们在人的灵性方面是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站在建筑文化的视角来看,中世纪建筑无疑是成就非凡的。他成功的传承了古罗马时代最重要的两项建筑技术——穹顶和拱券,并在原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勇敢地向前探索,分别创造出了拜占庭的帆拱技术和哥特式的骨架券技术,并以此各自形成新的建筑风格,为人类建筑艺术宝库增添了两份无价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