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小天使_ag 2019-10-14

八股文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很少有人知道八股文的形成及发展史,八股文并非只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其实早在宋元时期,八股文就已经存在,宋元时期的八股文名为“宋元十段文”,主要是有十个段落,分别为:破题、承题、小讲、缴结、官题、原题、大讲、余意、原经及结尾。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宋宁宗时期,科举文已经开始向八股文慢慢靠拢,开始讲究“脚”的说法,而“股”这种说法则更早,宋末时期,科举考试时已经明确提出“股”和“脚”的要求,到了元朝,科举考试也有人提出了“分股”的说法。

由此看来,明代八股文和“宋元十段文”的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八股文正是宋元时期 “八股文”结合的产物,但在古代,历代官府为科举而作的拟题、选本等几乎都被禁止,目的是为了防止士人进行剽窃,因此,想要研究“八股文”股体的发展历程,最好的研究材料就是元代士人对《诗经》的注本,这些注本全部保存在明初学者孙鼎的《诗义集说》当中,这对研究八股文的发展史来说非常珍贵。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诗义集说》一共有四卷,分别收录了元朝彭士奇《诗经主意》、曹居贞《诗义发挥》、谢升孙《诗义断法》、林泉生《诗义矜式》以及无名者《诗经旨要》和朱善《诗解颐》,这几本全都是对《诗经》经义的解读。

这些著作都是元明时期科举学子学诗的入门书籍,《诗义断法》中,这本书的开头先是“序”,卷前以当时科举的格式方法,分为了总论、冒题、原题、讲题、结题五则,之后为学诗入门须知、先儒格言、总论六义。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而这本著作的格式和元代八股文的格式非常接近,元朝将其简化为冒题、原题、讲题以及结题等四个部分,对比宋朝的破题、接题、小讲、缴结、官题、原题、大讲、余意、原经、结尾简化了太多,元的冒题其实就是宋的破题、接题、小讲和缴结;元的原题就是宋之官题、原题;元的讲题,即宋之大讲、余意;元的结题则是宋的原经、结尾。

由此看来,元朝的股体虽然有所简化,可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洪武初年,朱元璋开科举,科举的制度沿用宋元时期的旧制,其文体并未改变。

八股文这种问题特征的形成是在洪武十七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令礼部恢复科举考试,洪武十七年颁布了《科举程式》,于同年八月举行了乡试,这次乡试文体和以往大有不同,对具体的经义作出了改变,也就是破题、承题、领题、大讲、结题,结合了宋元时期的格式,但取消了官题、原题、余意、原经等部分,虽然只有五个部分,但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基本体制,不过和后来标准的八股文差异仍旧较大。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但尽管差异较大,不过洪武十七年的制义很明显就是八股文形成的开端,也是八股文区别于宋元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取消了宋元时期的部分制义,让八股文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程式化。

其实无论是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还是宋元时期的经义,其基本的性质都是解经文体,不过宋元时期的经义还具有很鲜明的论体文特征,但到了明代的八股文,解经色彩得到了强化,论文体则逐渐消退,可以说,从宋到元,是行文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从元到明,则是文体体制发生了变化。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由此可见看出,宋元经义到八股文体制的改变,从结构上来看,是从繁到简的过程,明代八股文将宋元经义中重要的原题、余意给去除了,这让八股文的写作要更加集中于对题文内容上的阐述,也就减少了作者发挥自己见解的空间,不过明代八股文作者在结题部分还是可以发表自己见解的,保留了一些灵活发挥的空间,不过到了明后期,结题部分变得十分简陋,考生抒发己见的机会越来越少,越往后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到了清朝,八股文限制了考生的想象力,成为一个又一个的考试机器,这也是八股文最大的缺点。

总体而言,科举文体从宋代的经义至元代经义再到明朝的八股文,其解经特征的强化和论体文特征的弱化是一大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宋元经义和八股文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八股文演变为新文体的前提,由此演变过后,八股文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解经文体,八股文中的“大讲”成为了一篇文章的重心,八股文规范化后,考生们行文更加程式化。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八股文的大讲部分其实就是从宋元经义的大讲部分发展而来,而明朝时期的八股文也不仅仅局限于“八股”,有“六股”“八股”乃至“十二股”,甚至“两大扇(段落)”也可称为八股文,成熟后的八股文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股体”为本,一种是以“扇体”为本,股体和扇体虽然区别很大,但都是八股文的正体。

八股文的规范化其实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八股文的叙述方式也从自由慢慢向着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其实相比较于“股体”而言,“扇体”类的文章更加容易,例如两大扇八股文,就只需要作两段文字,而八股体和六股体的结构就丰富许多。

八股文最突出的一个文体特征就是“体用排偶”,看上去和骈体十分相似,因此人们往往会将八股文和骈体联系一起,不过在八股文的发展进程中,其“排偶化”和“去骈文化”是一起发生的。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宋朝科举

宋元经义和八股文在“排偶化”文体上最大的不同是:宋元经义在排偶上往往是比较灵活的,后者则就比较体制化及规范化,宋元时期,考生的排偶局使用非常灵活,可以和任何句式甚至以任何方式任意组合。所以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虽然排偶句很多,不过随机性很强,但八股文成熟之后,体用排偶就成为了最基本的文体规范,如果和规定有所出入,则为不合格。

在八股文的“大讲”部分,除了过渡性的文字以外,只能用排偶句式来做文章,虽然对对仗的要求并非十分严苛,其中股体文对排偶句的要求比较严格,扇体文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但有些年份,对扇体文的排偶要求也非常严苛,甚至要求一字不差。

那么语体的“排偶化”和“骈文化”有何区别呢?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体用排偶,也就是说两者都是排偶句式,不过骈体文要求严整的四六句式以及对典故的高度引用,这是骈体文最大的特征,而八股文的“排偶化”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从八股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文体也是在努力摆脱骈体文的影响,宋元经义形成之初,并没有明确的文体界限,论体顾问,骈体以及辞赋都可以引用,当时科举写的经义可以旁征博引典故,也可以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最具有代表的作品就是张庭坚的《乃遇汝鸠方作汝鸠汝方》,这篇文章列举了历代圣贤相知相交,极尽文字之变化,荡气回肠。

然而到了明朝,也许是皇帝不喜欢这种华丽的文风,取而代之的则是质朴平实的文风,这种文风的变化和八股文问题特征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股体八股文具有结构单元和意义单元紧密对应的文体特征,其大讲部分往往分作若干层次,逐层论述,每一层的意义和一组偶句出之,层次清晰,简洁明了,这就和八股文追求的简朴质朴的文风有了内在的联系。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从宋元经义演变到明朝的八股文,其实最主要的体制变化就是官题、原题、余意以及原经的取消,而破题、承题、起讲、大讲和结题则成为了八股文最基本的结构体制,大讲是阐述经文的部分,也是明代八股文的主体,由此可以知道,“八股”只是“大讲”部分的一种常用文体,并非是八股文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不是八股文的文体特征。

八股文文体是一种比宋元经义更加纯粹的解经文体,八股文初期演变的内在驱动力就是要向着纯粹的解经文体发展。

通过对八股文演变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的结论:一、八股文是有宋元经义精简而来的,其体制离不开宋元经义,八股文最根本的、也是不可更改的文体特征就是破题、承题、起讲、大讲和结题五大部分。

八股文是何时兴起的?从《诗经》注脚来探讨宋元明时期股体的变化

二、八股文的主体是大讲部分,而大讲部分的体式有“股体”和“扇体”两种,相比较于宋元经义来说,这一部分算是八股文独有的灵活部分,考生可以自行选择。

三、八股文的语体特征就是体用排偶,不过八股文的排偶句对对仗的要求并不高,也不严格,和骈文体严苛的对仗和整齐有着很大的区别。四、八股文的结构单元和意义单元是紧密相对应的,这和八股文追求质朴平实的文风有着密切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