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部、腰部、四肢危险穴位的意外针灸预防

 深蓝lqw247s2j1 2019-10-14

易发生意外的穴位简称意外穴,亦有称危险穴。是指全身经穴和经外穴中易于发生意外事故的穴位。这些穴位一般多分布于头面颈项、胸背腰腹,特别以眼区、颈项、胸背最为集中。与穴位于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些穴区的下面有重要的内脏、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容易导致这些穴位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多由于医者刺灸不当造成,尤其针刺为多。

63.大椎 (Dazhui) 督脉

【取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腱,棘上、棘间韧带。血管分布: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神经分布:第8颈神经后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针刺方法】

头向前倾,微斜向上直刺0.5~1寸。或沿皮下向下斜刺1~1.5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本穴深部相当胸Ⅰ、Ⅱ节段水平。不可深刺,否则可刺达黄韧带(此时针尖阻力突然消失,有空松感),进则刺穿硬脊膜,脊蛛网膜、软脊膜,伤及脊髓。病人被刺中脊髓时,可有触电感,向四肢放射,并出现惊恐感,应立即退针。

针刺方向 本穴以向下斜刺最为安全,患者往往有向下传导针感。另外,本穴在作穴位注射时,注意更不可直刺太深和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品。

63.肩井 (Jianjing) 足少阳胆经

【取穴】

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前锯肌。血管分布:颈横动、静脉。神经分布:腋神经分布。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前锯肌。

【针刺方法】

直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本穴经解剖表明,针尖前下方深层为肋及肋间隙,壁胸膜及肺上叶,适对胸内之肺尖,针尖前方深层为胸膜顶及肺尖,针尖后下方为岗上肌及肩胛骨。针刺时,从皮肤至斜方肌深面的深度为2cm左右,至前锯肌表面约为4cm,达到肋骨或肋间隙表面的深度为5cm左右。

针刺深度 针刺时应十分小心,不可太深,本穴根据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2.5cm(0.8寸)左右,瘦弱者最好不超过1.5cm(0.5寸)供参考。以免发生晕针或气胸。该穴区同胸膜脏层有纤维小梁,活动范围极小。而右胸膜前界与右肺之间的间隙很小,加之胸膜囊的最上部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端以上1~3cm,所以针刺该穴特别是右侧肩井过深,更易刺伤肺脏。

针刺方向 一般可用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而要避免向前下方或前内方深刺。若进针朝下方过深,有可能穿透第一肋间隙,伤及其深部的胸膜壁层及肺上叶;若进针朝前内方过深,经第一肋之上方,则可能刺穿胸膜顶及肺尖,均可引发气胸。进针角度以针体与刺入点处皮肤成小于67.5°为安全。

针剌强度 本穴对某些病人针感反应较强,易发生重度晕针。故对初诊病人,慎用强刺激手法。

64.肩中俞 (Jianzhongshu ) 手太阳小肠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肩胛提肌。血管分布:颈横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胸神经分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

【针刺方法】

直刺0.3~0.6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肺脏,引起气胸。

针刺方向 本穴应直刺。

65.陶道 (Taodao) 督脉

【取穴】

在背部,当后下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腱,棘上、棘间韧带。血管分布:第1肋间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神经分布:第1胸神经。本穴深部为胸Ⅱ、Ⅲ节段水平,正处于颈膨大部。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腱→棘上、棘间韧带。

【针刺方法】

直刺0.5~1寸。先直刺针入0.2~0.3寸;再略向上刺入0.5~0.8寸。或向下斜刺1.0~1.2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本穴不可深刺,直刺进针在1寸以内,以免损伤脊髓。

针刺方向 同大椎穴。

66.大杼 (Dazhu) 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面为最长肌。血管分布:第1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长肌。

【针刺方法】

斜刺0.5~1.2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肺脏。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6.5cm(2.2寸)左右,仅供参考。

针刺方向 宜向脊椎方向成45°~60°角斜刺。

67.风门 (Fengmen) 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2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2、3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腱膜→竖脊肌(骶棘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该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斜刺,可经肋间隙刺穿胸壁,刺伤肺脏,造成气胸。故深度不宜超过1寸。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5.8cm(1.6寸)左右,仅供参考。

针刺方向 该穴内侧肌肉丰富,故向内斜刺较安全。刺法同大杼穴。

68.肺俞 (Fei shu )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3 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3或第4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向脊柱刺入0.5~1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经测量成年人的肺俞穴从体表至胸腔体壁,厚度约为4.3cm(1.4寸)左右,该穴深部有肺脏,故不可深刺。

针刺方向 垂直方向深刺,一般不可超过0.5寸。否则针尖可通过肋间肌,穿透胸膜壁层、胸膜腔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宜向脊柱方向斜刺成45°~60°角斜刺。

*图

69.厥阴俞 (Jueyinshu)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4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深面为骶棘肌。血管分布:第4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4、5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1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同肺俞穴。本穴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4.0cm(约1.3寸)左右,供参考。

70.膏肓 (Gao huang)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深面为髂肋肌。血管分布:第4肋间动、静脉,颈横动脉分支。神经分布:第3、4胸神经分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最深面为第4肋间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髂肋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发生气胸。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1.心俞 (Xinshu)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5肋间动、动脉。神经分布:第5或第6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1.2~1.5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该穴深面有肺脏,故不可深刺,直刺以0.8寸以内为安全。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5cm(1.2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向脊柱方向成45°~60°角斜刺较为安全,针尖向外斜刺则可刺伤肺。引发气胸,也可刺伤心脏。因背部肌肉距心脏较远,中间隔肺,但如针刺较深亦可发生,即同时也造成了心肺的损伤,后果严重。作者经验:针刺时应使用押手,使针体能按要求的方向行进,一直至针尖触及硬物,表明已近脊椎,此时最为安全。

72.督俞 (Du shu) 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背阔肌肌腱、骶脊肌。血管分布;第6肋间动脉、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5、6胸神经分支,深面为第6肋间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斜刺1.2~1.5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本穴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3cm(1.1寸)左右,供参考。

73.膈俞 (Ge shu)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下缘,背阔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7肋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7或第8胸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本穴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cm(1寸)左右,供参考。

74.膈关 (Geguan)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7肋间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6、7胸神经分支,深面为第7肋间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针刺方法】

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刺伤内脏,特别是针刺左膈关穴,更易刺伤心脏,必须小心谨慎。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5. 肝俞 (Ganshu)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骶棘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9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9、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外侧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否则可刺伤肺脏。本穴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2cm(1.1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一般不宜直刺,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6.胆俞 (Dan shu)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骶脊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0胸神经外侧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针刺方法】

向内斜刺0.5~0.8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不可深刺,以免引起气胸。本穴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2cm(1.1寸)左右,供参考。

77.阳纲 (Yang gang)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局部解剖】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9、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深层为第10胸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针刺方法】

斜刺0.5~0.8寸。可灸。

【针灸意外事故预防】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患者作中度呼吸时,肺下缘浮动较大,深刺可刺伤肺,引起气胸。肺气肿病人更应注意。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