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之书虚篇(9)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农历己亥年【猪年】二月廿四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论衡卷第四——书虚篇第十六(9)

《论衡》之书虚篇(9)

【原文之九】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责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公子乃杀之。世称之曰:“魏公子为鸠报仇。”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鸟为鹯者以千万数,向击鸠蜚去,安可复得?能低头自责,是圣鸟也。晓公子之言,则知公子之行矣。知公子之行,则不击鸠于其前。人犹不能改过,鸟与人异,谓之能悔。世俗之语,失物类之实也。或时公子实捕鹯,鹯得。人持其头,变折其颈,疾痛低垂,不能仰视。缘公子惠义之人,则因褒称,言鹯服过。盖言语之次,空生虚妄之美;功名之下,常有非实之加。

【字词】

1、魏公子:战国时魏国人,号信陵君。

2、鹯:(zhān)古书中传说的一种猛禽。

【拙解】

有传书称颂:魏公子贤德,仁爱惠施礼贤下士,对鸟兽亦然。他正与客人饮酒,见有鹯在追击鸠。鸠逃避,在魏公子桌案下闪躲。鹯仍追击,在魏公子面前将鸠啄杀。魏公子因未能保护鸠而感到羞耻,当即命人多设罗网,捕得数十只鹯,以啄杀鸠之罪责罚鹯。啄杀鸠的那只鹯,低头不敢仰视,于是魏公子便杀了它。世人称颂魏公子说:“魏公子为鸠报仇。”这是虚妄之言。鹯是动物,其心与人不同,语音与人不通。圣人尚不能令鸟兽做道义行为,魏公子是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鸟类中似鹯之猛禽数以千万,通常击杀鸠之后便飞走了,怎么会再捕获?能够低头自责的,应是圣鸟。知晓公子之言,则可知公子之行为。知晓公子之行为,则不会在其面前击杀鸠。人尚且有不能改过的,鸟与人不同,竟说鸟能悔过。世俗所言,与物类实情相悖。或许是当时公子确实捕捉鹯,鹯被捕获。人抓住鹯的头,扭弯它的颈,鹯因疼痛而低头,所以不能仰视。因为世人知魏公子是仁爱之人,便借此事对其夸赞称颂,说是鹯服软认错。大概是在言谈话语之间,凭空生造出虚妄美言;对于颇负功名的人,常会对其有不实的赞誉。

【小议】

美言传颂可使人成圣化神,污语相加能使人负千古罪名,所以便有了“人言可畏”之说。传书或可载史,但未必是史实。书史者若如王充般擅思重辨,所记之史或可信;若如“传书”载信陵君责鸟般记史,完全就是虚妄之言,焉可为实据?世人多愿闻“圣人”、“贤者”奇异之事,盖因心向美好、崇德向善者众,不是坏事。圣贤之传言可为谈资,却不宜全当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