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基础】股骨颈滑膜疝的影像诊断

 忘仔忘仔 2019-10-14

临床表现

      股骨颈滑膜疝由Pitt等1982年首先报道,随着髋关节CT及MRI的广泛应用,发现率明显提高。股骨颈滑膜疝好发于中老年,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的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4-5%,多无明显症状,常为偶然发现,部分患者患侧轻微疼痛不适,多为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多数疝窝随访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导致长期受压磨损所致。

病理生理

      股骨颈滑膜疝系股骨颈反应区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前部关节囊(尤其是股骨颈轮匝韧带前部环绕区)和相邻的股骨头基底部、股骨颈近段骨皮质长期压迫和摩擦,导致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因刺激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及新生软骨,相互摩擦导致皮质反应性成骨,后三者成分和其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了股骨反应区。

影像表现

      X线和CT多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部和股骨颈近段前侧皮质下、股骨颈中轴线外侧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的硬化缘;常为单发,最大径通常<10mm。病灶或相邻层面骨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可作为诊断的特异性征象。病灶内通常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液体,内为液体时,病灶呈均匀T1低、T2高信号,纤维结缔组织和液体同时存在时,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可见高信号液体内低信号的纤维成分信号;极少数病例MRI可见脂肪组织信号。病灶周围松质骨因慢性刺激可发生反应性成骨,MRI表现为环形或弧形低信号,硬化边较薄或不明显时,MRI低信号边缘不明显,提示病变可能处于早期,周围反应性新骨较少。

鉴别诊断

1、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的囊性灶:大多数有明显症状就诊,常有外伤、大量饮酒及使用激素病史,具有股骨头坏死的特异征象(股骨头承重区CT上的硬化线和MRI的“线样征”,中晚期股骨头塌陷),囊性灶硬化缘多模糊,大多沿硬化线和“线样征”附近分布。

2、骨内腱鞘囊肿:二者临床和影像表现相似,病理也较难区分,发病部位是主要鉴别点,腱鞘囊肿通常位于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方,局部关节面可伴增生硬化,相邻骨皮质少有裂隙。

3、骨样骨瘤:髋部明显疼痛,夜间为著,CT上瘤巢内多有钙质样高密度斑点或团块,周围硬化缘较厚,邻近骨皮质无裂隙样缺损,MRI中心为非水样T1低、T2稍高信号,压脂序列和T2低信号带周围多有高信号水肿区。

4、退变性囊肿:见于关节退变性疾病,伴有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及骨赘形成等退变征象,囊肿多位于股骨头承重关节面下,常为多发,髋臼也伴发类似囊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