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好著 2019-10-15
倒水山寨群以夯土墙、石块、青砖砌筑墙为主件而构成。分石砌寨墙、青砖砌筑墙、夯土墙垣的营寨三种。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它们依山就势,规模宏大,建筑独特,分别建于清未民初时代,各具特色。几乎全部由夯土砌筑成型,虽是残垣断壁,但建筑格局依然清晰可见。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倒水全镇共有49座,一个镇有如此之多的山寨,实为罕见,在梧州地区范围內也绝无仅有。这些山寨中,既有武文营(寨)(约1500平方米)、旭村双面寨(约4000平方米)、羊田寨这些大山寨,也有面积极小只能容纳数人的山寨。
 山寨分布整个倒水镇境内共有近49座大小古山寨,17个村有15个村有山寨遗址。其中旭村一个村就有:凤鸡寨、石壁寨、大山寨、蔚口寨、寨儿寨、河到寨、双面寨7个山寨,倒水镇的山寨散落在莽莽苍苍的山脉中间。
山寨类型山寨大致可以分成  类:以地理位置冠名(如富宁寨、双面寨等);以牲畜动物冠名(羊田寨、牛龟寨等);作为军事防御和屯兵用的山寨(武倫寨等)。这些古山寨历史经历150多年的风雨,已基本崩塌,只剩下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山寨轮廓。遗址多见寨墙、寨门、峰火台。从形态上分,有线型(一字形)、圆形、方形、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线性的建筑物一字排开,沿中轴线两侧布局;回字形即两道寨墙,双重寨门;更多的是因形就势的不规则形状,根据地势的形状和走向建筑而成。
  主要山寨:倒水镇境内发现了数量众多、景观奇特、气势宏伟、据险建筑的以夯土围墙、青砖砌筑墙、石头房屋为构件的军事防御构筑物,当地人称为山寨。

旭村双面寨:
 旭村双面寨,寨址选在旭村坊、雅尖坊中间的双面山顶, 双面寨背靠大山,古木参天,其它三面均为悬崖峭壁,绝难攀登。脚下是一条小河穿梳。河水湍急,唯一一座小木桥能够渡河,可它正处于两寨的控制之中。一条古道从两座山寨的脚下通过,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山寨的位置正好扼守这条古道。东是马王山,山上设有“崩险寨”, 北面“马王界”紧抱大河坡,山顶正中“马王寨”,虎瞰平川。 三面是险山石壁,只有一路通到寨门。双面寨是在民国初期,两坊群众合筑的山寨,寨呈长方形,山寨围墙内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面用泥土筑墙厚70厘米,高4米多,前后筑有炮楼,有内外两个寨门,中间是天井,两旁是数十间瓦房,供两坊群众晚上集中防匪,晚上轮流睇更(打更,站岗放哨),发现匪迹,即以吹海螺为号。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寨门安有两门用生铁铸造的的土炮,大的每门重100多公斤,炮的直径有20多厘米,炮身长约1.4米,引眼有小指大,弹丸比乒乓球大,散沙有筷子大小,可装半公斤多火药。打炮时,用1条烧红与引信一样大小的“7”字形的铁条,点燃引信即可。打这种土炮,震天价响,威震匪胆。小的每门重也有60公斤,炮管直径也有20多厘米,长约90厘米。山寨一直到民国17年(1928年)才拆除。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寨上古老残缺的石块砌墙布满了爬山虎,还有野花正在开放,感觉有一种晦暗寂灭和生命交融的气氛。我们不清楚它血雨腥风的前世,只能是从这里远眺前方和蓝天,静听自己的脚步和心跳,泥土墙仿佛能说话,在这个寂静的春天,当寨墙外的油菜花开、稻浪翻滚,色彩分明、铺陈田野的时侯,才会觉察到山寨它依然还存在,过去和未来,虽然沉静,却贯穿了岁月的点点滴滴……


富万村羊田寨
 富万村羊田寨。此山寨位于富万村西北部。因此地原有一块田形状似羊,故称。沿着崎岖的山路,在羊田的山顶(相对高度100多米),我们看到一处遗址,四面残垣断壁,呈长方型状,宽约15米、长约30多米。后山一处筑有峰火台。断壁夯土墙工艺清晰可见,因年代久远,未发现其他遗物。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此羊田寨估计可躲藏150~200人左右。另外,在羊田寨对面的半山坡还发现三间谷物储藏窖,估计是与山寨同期建造。此山寨位于富万村西北部。只见田梅岭,姿态万千的岭上古松林、幽溪之畔的翠竹生幽、野藤之缠绕,各种野生植物之茂密。宜于隐藏和躲藏。据当地一些村民介绍,小时候曾放牛到此,四面泥墙,墙高有3.4米,墙厚差不多1米,出入一个门洞。因年代久远,未发现其他遗物。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另外,在羊田寨对面的半山坡还发现三间谷物储藏窖,估计是与山寨同期建造,作为秘藏粮食之地,免遭土匪洗却。羊田寨悠久的历史古迹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三座地洞比较隐蔽,扒开斜坡的荆棘、草丛,人们才发现一字排开的三座山洞,每洞相距五六米。每个地洞的洞口较小,呈椭圆形,高约1.5米、宽约1米。笔者弯着腰爬进洞内发现,四周均是泥壁,洞深4米、宽约2.5米、高约4米,洞顶呈圆拱形。

为何洞内不用加固都能如此牢固呢?原来地洞所处的山体都是风化沙的页岩结构,岩层硬度也不大,洞壁、洞底开挖得很平整。笔者用手电筒探照了一下洞内四壁,只见壁上刻着“咸丰七年 广会”的楷体字,字体苍劲有力,清晰可辨。
据70多岁的村民莫荣林称,这些山洞是清朝时期村民储粮之用,是当时村民为了逃避土匪的抢劫而开挖的。
据史料记载,清代,倒水富万村隶属苍梧县平政三乡,由于该村面临桂江,水上交通方便,物阜民丰,但上下游的土匪经常入侵洗劫。清咸丰(1851~1862)年间,各村集中筑寨挖地洞储粮,以防土匪抢劫。地洞一般选在易守难攻又比较隐蔽的山岗上。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郑伟标介绍,根据地洞的类型可以得知,这些是清朝储粮的民间仓库,如贮放稻谷、红薯、木薯、花生等农作物,当时是村民为了躲避战乱或者土匪抢劫而修筑的,“咸丰七年”是公元1857年,距今已经161年了。这些地洞的发现,为研究清朝时期梧州市的农耕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在清朝咸丰年间,富万村土匪猖獗,在族长的倡导下,村民们齐心协力纷纷挖洞藏粮,共挖了20多个储粮地洞,这些地洞不仅起到储粮护粮的作用,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桂粤系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保护了村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20多个山洞才逐渐被当地人遗忘,废弃在崇山峻岭之中。现在,村民只发现其中3座,其余的仍藏在深山野岭中。


马水村武文营(寨)
 倒水镇扼梧州府(苍梧)咽喉,历史无数次无休止地纠结于此,在冷兵器时代,人民求一夕之安宁,只有高筑墙,广积粮。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离梧州城不足五十里地的倒水镇马水村武文营(寨),群山环抱着一片小山冲平原,兀地冒出一座三面环水的山来,武伦营(寨)筑于半山坡。整座山寨南北长150多米,东西宽米至80多米,虽然荒草萋萋,杂树乱生,青砖砌筑的基础、围墙仍可依稀辨认。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墙的厚度达4砖只约50公分。围墙内,单门独院的,三五间“联体”的,建筑各有风格,依山就势,与山体浑然天成。武文山寨三面环山绝壁,山体坡度非常跿,山高相对高度均在百米之上,东门通山下,只有一路通到村口。确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地四周山水绕之,良田丰登,物产丰富。当时清朝未年社会,乱世纷纷,兵革不休。富庶的武伦村乡民便在武伦岭建立营堡。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为了自保,预防万一,并在武伦营堡对面半山上的森林,挖沟筑垣,构筑一个险峻、易守难攻的山寨。寨内可隐藏300多人。依山就势,与山体浑然天成。山寨三面绝壁,崖深均在百米之上,西门通山下,只有一路通到寨门。确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此地四周山水绕之,良田丰登,物产丰富。当时社会,乱世纷纷,兵革不休。富庶的武伦村乡民便在武伦岭建立土城堡、山寨,训练村丁保家卫村,外防叛军,内御盗匪,时称“武伦营寨”。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二)

 民国年间,苍梧县长严海峰曾到此,根据村中于清代有一人家父子分别考取文武秀才的事实,授赠村名“武文”,此后,人们便把武伦改称武文。
    素材来源于:“老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