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三)

 好著 2019-10-15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三)


   形成原因
           
  匪患大事记

1、清咸丰四年(1854年)
  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天地会首领陈开在佛山起义后,与李文茂、梁培友等联合向广西转移,次年八月十七日(9 月15日)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天地会联义堂骨干罗华观以夏郢为活动基地,后与梁培友联合数次攻打梧州城而未获成功。
 咸丰七年闰五月初一(1857年6月22日),  大成国陈开率兵屯戎圩,与陈开联合的罗华观踞多贤、浔阳两乡。罗率兵攻石桥  陈开率兵攻梧州,守城清军数千人,屯兵三角嘴负隅顽抗,又调粵军增援。七日(6  月28日)陈开率战船十余艘密集三角嘴,第二天占领三角嘴,斩断浮桥,分兵扼  守富民坊,切断梧州与桂林联系的桂江。至七月九日(8月17日)陈开多次攻城猛攻而不克,遂取围城战术。其时,罗华观从北面截断清军粮道,攻占苍梧石桥形成包围态势。守城淸军粮空力竭;知县彭昌集出城往东安乡筹粮经浔阳被罗华观所俘获,解赴戎圩大营后被处决;队员何培等带练勇百名入乡运粮,半途全被消灭 都司苏海率粤兵战船来援,至德庆时被义军击败,苏海被擒至戎圩后处决。此时罗华观颁布檄文,揭露清廷腐败,鼓舞义军士气。清军被困城内3个多月。

  八月十日(9月27日)义军攻陷梧城,罗华观率兵入城,击毙副将蒋福长,县巡检、代理知县王锡惠自杀,活捉学政沈炳垣、县丞丁端甫和杨湘、广东巡检王世滽、武界  检王协和、柳城典史张秀吉,知府陈瑞芝逃跑。义军攻占梧州后,改梧州府为绣  江府,改苍梧县为秀平县,以大成国军师士祥为知县。罗华观驻守梧州,陈升率  军北上桂林。咸丰八年四月十七日(1858年5月29日)罗华观率部退出梧州。

2、清咸丰年间
东安人钟敏和聚众几十人,守在鸠奕顶,提出“杀人放火大头锅,劫富济贫钟敏和,半穷半有蒙头睡,百万富家少我钱”口号,劫富济贫。

03、清咸丰七年(1857年)
清咸丰七年(1857年)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分部劫梧州府响银后沿途经过倒水,取道安平(今岭脚镇),古龙、太平攻打永安州(今蒙山县),相传留下一把龙泉宝剑在龙岩寺中。

04、清咸丰九年(1859年)
清咸丰九年(1859年)
7月,广东天地会陈金刚、李荣杨等率众由封开入贺县,到东安石桥与罗华现会合,进攻多贤、浔阳等乡,攻破思德乡马水村武伦寨(今倒水镇马水村武文)。

05、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藤县著匪周绍梅率匪徒数百人,抢劫倒水圩市,毁多贤、平政、思德三乡团局。

06、民国17年(1928年)
民国17年(1928年)
安平贼数十人抢旭村总圣宫中馆班,在庙门口打死香公(庙祝),拉去学生9人,伙伕1人及老师廖监川,拉到番鬼儿顶把廖老师杀害,到双头又杀害学生1人,其余的人被拉到城垌,贼派伙伕回去,通知学生家属拿银来领人,少的要500东毫,多的要1200东毫。
清代,倒水隶属苍梧县平政三乡,乡下编图、甲,乡设乡董、乡佐,图设图董。清咸丰(1851~1862)年间,乡令各村集中筑寨,以防土匪抢劫。先后筑成山寨49个。寨址一般选在坊间适中、易守难攻又取水比较方便的山顶。
这里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蓝天白云,秀水苍崖,山寨古堡,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实为罕见的奇观。49座古山寨被历史老人遗落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连绵的群山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尚未真正破题。初步考证,倒水镇古山寨群有150多年历史。
倒水镇缘何有这么多古山寨呢?这与倒水镇地区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由于历史上这里战事多,匪患猖獗,尤其是清未民初以来的农民战争、流民起义以及民间土匪在这一带活动很多,人民为求自保,导致了地方自卫筑寨的盛行。说白了,这些古山寨为古代"人防" 工程。即山寨实际上是当地村民的避难所,遇到战火或匪盗来袭,当地村民就搬入山寨以避难。
据考证,倒水镇的山寨大多建于清咸丰(1851~1862)年间至民国17年(1928年)的几十年"建寨运动"中。因此,现存的武伦堡寨、双面寨、红公顶寨等古山寨遗址,很可能是这一时期遗留下来,
“似乎取之不尽,让人望寨兴叹。”置身于倒水镇遗存的古山寨群中,油然而生历史沧桑之感。那残垣断壁、马道箭垛之间,不知掩映着多少金戈铁马、保卫家园的故事。

山寨一览表
清咸丰(1851~1862)年间至民国17年(1928年)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三)

                      保卫家园的故事
伟人足迹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驻节广西梧州筹备北伐,于1921年11月14日命梧州大本营文职人员及警卫团、机动巡船七艘、民船三百艘;三万余众浩浩荡荡从梧州出发,沿桂江两岸北上桂林。
次日,1921年11月15日下午1点,孙中山携许祟智、胡汉民从西门口码头(现中山码头)下船,乘小火轮由警卫司令黄大卫的部队护送塑桂江北上。当日下午四点到达倒水(贤德乡)。孙中山他身着中山装、黑丝袜、黑皮鞋,头戴拿破仑式黄斜通帽,持手杖健步登岸,从三乡码头上岸,直步入龙岩寺。龙岩寺当时为贤德乡驻地,也是三乡团练驻地。三乡团总黎杰臣、何宝瑜等人上前迎接。孙中山稍事片刻便提笔疾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赐予寺中。
  一会儿,倒水街上彩旗飘扬,喜气洋洋,像过节日一样。街道上、码头上人山人海,站满了渴望一睹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风采的市民群众。倒水街上人声鼎沸、,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孙中山在警卫护送下健步向蓬冲大河坡走去。由倒水街南面隘口直至蓬冲大河坡,沿途佈防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路上,群众夹道欢迎,千余群众早已聚集在蓬冲大河坡翘首以待,盼望孙中山到来演讲。
蓬冲大河坡位于今蓬冲村中部,距倒水街2公里,距石涧河口不足1公里。那时倒水街往蓬冲去没有大路,只有一条小路,船亦不能驶到蓬冲大河坡,只能停泊石涧洲边。行过新路塝、绕过马王坡,走过小木桥便可见一榄形坡地,石涧河从坡地旁流过。这里的地形、地势颇具战略意义,警卫司令黄大卫经过一番考究,四面环山一河穿梳。东是马王山,山上设有“崩险寨”,南是隔河的“踏御界”山脉朝伴,西有“双面寨”瞭目东西,北面“马王界”紧抱大河坡,山顶正中“马王寨”,虎瞰平川。为了保护孙中山和集会的安全,警卫司令黄大卫在上述的崩险寨、双面寨、马王寨3个寨,分别各寨安排一个排的兵力守卫,确保集会的顺利进行。
大河坡面积约70亩地,河坡中另有一中央洲,面积20余亩。当年孙中山先生就是站在中央洲的高台上开会演讲,宣传三民主义,唤起民众、扶助农工;开赴桂林准备北伐,出师北伐统一中国。孙中山头戴荷帽,身着中山装,手持士的棍,神采奕奕、伟人风范、令人钦佩。
             素材来源于:“老鹰”
倒水古镇——山寨群考究(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