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七卷│语增第二十五(2)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农历己亥年【猪年】五月十三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七卷——语增第二十五(2)

《论衡》第七卷│语增第二十五(2)

【原文之二】

齐桓公云:“寡人未得仲父极难,既得仲父甚易。”桓公不及尧、舜,仲父不及禹、契,桓公犹易,尧、舜反难乎?以桓公得管仲易,知尧、舜得禹、契不难。夫易则少忧,少忧则不愁,不愁则身体不臞。舜承尧太平,尧、舜袭德,功假荒服,尧尚有优,舜安能无事。故经曰:“上帝引逸”,谓虞舜也。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故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夫不与尚谓之臞若腒,如德劣承衰,若孔子栖栖,周流应聘,身不得容,道不得行,可骨立跛附,僵仆道路乎?纣为长夜之饮,糟丘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是必以病。病则不甘饮食,不甘饮食则肥腴不得至尺。经曰:“惟湛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魏公子无忌为长夜之饮,困毒而死。纣虽未死,宜羸臞矣。然桀、纣同行则宜同病,言其腴垂过尺余,非徒增之,又失其实矣。

【字词】

1、臞:(qú)瘦

【拙解】

齐桓公说:“我未得到仲父辅佐之前感觉治国很难,自从得到仲父后就非常容易了。”齐桓公不如尧、舜,仲父亦不及禹、契,齐桓公尚能感到治国容易,尧、舜反而会觉得困难吗?从齐桓公在得到管仲后治国容易,便可知尧、舜在得到禹、契后治国亦不难。事容易则心少忧,心少忧则不愁,不愁则身体不会瘦。舜继承了尧的太平之世,尧、舜承袭美德,功达偏远之地,尧时尚会有忧虑之事,舜时当可平安无事。故而《尚书·多士》中说:“上帝延引长久安逸”,便是在说舜。舜承袭安定治世,任用贤能之士,自己端正守尊以无为而使天下太平。因此孔子说:“舜、禹伟大,天下大治却无需亲身参与。”舜、禹不需参与治国还说他们瘦弱如干肉和鸟干,如果是品德差的人继承了衰败局面,像孔子那样奔波忙碌,周游列国求聘为官,其身不得容,其道不得行,可以说他瘦弱如皮包骨,僵卧于路上吗?商纣彻夜饮酒,酒糟堆成山酒液流满地,沉湎于酒,不分昼夜,这样必会生病。生病则厌饮食,厌饮食则不会因肥胖而使腹肉下垂过尺。《尚书·多士》中说:“只贪图过分享乐,从此再无长寿之君。”魏公子无忌因为彻夜饮酒,中毒而死。商纣虽然未死,应当很瘦弱。而且桀、纣行为相同则应同样患病,说他们体肥胖腹部下垂过尺,不仅是夸大之词,而且也是不真实的。

【小议】

史上将尧、舜称为圣,其时亦为太平盛世,而言及桀、纣便是极恶之君。传书中,有的说尧、舜体恤民生,勤思治国之策,也有如孔子“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之说,总之,圣者之美誉尽加于尧、舜之身,竟也常会出现些令人困惑不解的说法。孔子亦被后世称为圣人,然而在其生存之时,“周流应聘”,列国竟皆不容其身,不纳其道,或许孔子的学说过于超前,以至于不得列国之君所识。纵观圣人传说,常见过誉之言,有些当真是太虚了。既然能被尊为圣人,其人、其事或其学说,自然会有远超常人之优,这是毋庸质疑的,但若是无限夸大,甚至是神化,那便不是尊重圣人,而是对圣人的大不敬。至于史书所载的桀、纣之恶,都是桀、纣身后新立朝廷的史官们写下的,就真的完全可信吗?吾非专业研史者,不敢断言,无意擅论也没有资格评说,一直就当作传说故事读的。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