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病—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郁

 gztxd 2019-10-15

气的病变很多,临床辨证当分虚、实。虚证为气虚、气陷、气脱;实证为气滞、气逆。虚者治以补气、升提、固脱;实者治以理气、降逆。

1.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痕,脉虚无力。

病机:饮食劳倦,久病失养,或年老体衰,或素体禀赋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元气亏虚而致。

治法:益气补中。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本方功能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等症。

气病—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郁

2.气陷

症状: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目昏眩,脘腹坠胀,纳谷不香,或内脏下垂,或久泻久利,或脱肛、阴挺,或月经量多,或带下绵绵不断,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病机:脏腑虚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

治法:益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中气下陷,清阳不升之证。

3.气脱

症状:气息微弱,神情淡漠,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质白润,脉微欲绝。

病机:脏腑衰极,阴竭阳亡,元气欲脱。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本方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用于元气衰惫,气血不荣脏腑,阳气欲脱证。

气病—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郁

4.气滞

症状:脘胁胀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嗳气,或腹痛腹胀,矢气则胀满减轻,其病情常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苔薄,脉弦。

病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

治法:行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疏肝解郁,行气和血,用于肝郁气滞所致脘、胁、腹部胀痛,嗳气等症。

5.气逆

症状:肺气不降则咳嗽喘逆;胃失和降而嗳气呃逆,呕吐恶心;肝气升发太过而头痛,眩晕,咳呛胁痛,咽中如窒。

病机:或痰壅于肺,肺气不降;或病邪犯胃,胃气上逆;或肝失条达,肝气上逆。

治法:属肺者,降气化痰;属胃者,降逆和胃;属肝者,镇逆平肝。

方药:肺气上逆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气病—气虚,气陷,气脱,气滞,气逆,气郁

6:气郁

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所致。《丹溪心法·六郁》:“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证治汇补·郁证章》:“气郁,胸满胁痛,噫气腹胀。”

病机: 郁为结聚而不得发越之谓。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变化。郁有六证(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气郁为郁证之一。明代以后,多以郁病属于情志的病机,张介宾更专从情志之论而倡怒郁、思郁、忧郁之说。华云在《临证指南》中云:“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症。现在一般多将情志为郁,责之于肝气。

治法:属肝者,理气疏肝;属胃者,和胃;生痰者,理气化痰。

方药:木香调气散、七气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随症加减。

五脏均有气,气病均可有郁滞,然以肝气之郁最为突出。'肝气乃病理之一大门,善调其肝,以治百病,胥有事半功倍之效'这里面辩证仍属第一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