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创)

 切脉循理 2019-10-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廖华君医师

感冒后咳嗽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大多表现为发热、恶寒、流涕、头痛、全身疼痛....等症状结束后,唯独还遗留咳嗽不止,有些病人往往咳嗽持续10天,半个月,甚至一二个月都不见好。从临床上看,感冒后咳嗽大多常见于余邪恋肺证、外寒里饮证、痰热壅肺证三种证型。

1.  余邪恋肺证,患者表现为咳嗽呈阵发性,白天较重,咽痒严重,遇冷空气则加重,干咳,或少痰,舌象基本正常,脉稍浮。治疗上宜选用止嗽散+三拗汤。

2.  外寒里饮证,患者表现为夜间咳嗽重,白天相对较轻,咯痰量多,痰大多清稀,易咯,咳声清脆,伴有畏寒、无汗、手足凉等表现,舌淡苔水滑,脉浮滑。治疗上宜选用小青龙汤加减。

3.  痰热壅肺证,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粘不易咯出,痰黄稠,咳声不爽,口渴喜饮,大便偏干,舌淡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上宜选用清气化痰汤。

    总之,感冒后咳嗽还是十分常见的,辨证准确,有时用方1剂或2剂就见明显好转,但是,临床同时又是很复杂的,有时连续治疗1星期,病情也很难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古代有医家说:“名医不治咳”。临床上,对于久咳20天以上还不止的,一定要让病人做验血、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医案举隅:

医案1  吴   女   64   咳嗽

2019.4.9  三月初五   清明后7天  周二

感冒后咳嗽半月余,服中西药不解,中药麻黄汤加味,现症:咳嗽阵发性剧烈,咽痒甚,痰少,咳久则咯出少量白色粘稠痰,口干,恶风,夜间甚于白日,纳可,大便硬,舌尖稍红,苔黄,脉左缓,右浮紧而涩。

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5   桂枝5    干姜10   细辛3   法半夏10

赤芍15  五味子15 钩藤20   蝉蜕5   炙甘草5

3剂

2019.4.23  三月十九  谷雨后3天  周二

服上药后咳好转,夜间咳1次,半夜3点阵发性咳,气紧,喘,痰粘难咯,咽痒甚,纳可,恶风,易汗出,大便干结,小便可,咳甚则小便难以固摄,舌苔稍腻,脉软缓滑无力,双尺空虚,左寸偏旺。

小青龙汤+金水六君煎

麻黄3    炙甘草5  桂枝5      干姜10   细辛3

法半夏10 赤芍15   醋五味子15 熟地黄40 当归20

陈皮10   茯苓20

7剂

随访:愈

医案2  丁   女   74   咳喘  

2019.3.22  二月初十六   春分后1天  周五

3天前感冒,服药后好转,现症:咳嗽,稍喘,痰不易咯,量多,色黄,质稠,汗多,口干,恶风,纳眠可,二便可,舌红,苔可,脉浮洪数,搏指,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麻杏石甘汤+清气化痰汤

麻黄6   生石膏40   杏仁10   炙甘草5   瓜蒌皮20

黄芩10  法半夏10   茯苓15   浙贝母15  桑白皮15

炒枳实10 薏苡仁30  陈皮10

3剂

2019.3.26  二月初二十   春分后5天  周二

咳嗽明显好转,喘消失,痰仍不易咯,量减少,痰仍黄稠质粘,恶风,口唇干燥,不喜饮,流清涕,舌红减轻,苔可,脉右浮洪数,极有力,左寸部洪数,沉取力欠。

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

麻黄6    生石膏30   杏仁10   炙甘草5   瓜蒌皮20

厚朴5    法半夏10   芦根20   冬瓜仁20  薏苡仁40

桃仁10   麸炒苍术15

3剂

随访:愈

(以上中药与剂量,需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方可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