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两千年史》亚历山大东征9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亚历山大东征9

6、希达斯皮斯河战役(公元前326年)

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强大的波斯帝国;成为波斯帝国的主人。三年后(公元前327年),越过兴都库什山,准备征服印度各州。因为这些州曾经承认过他的波斯前辈的统治权。“大流士一世的儿子薛西斯和他的继承者对印度各省似曾保持某种形式的控制,这些省并且派兵参加他们的军队。”虽然后来波斯帝王对印度的控制逐渐削弱,印度的边地被各小邦所分割,这些小邦的统治者已实际独立。

亚历山大的军队估计约有41,000名或46,000名士兵,但一些学者估计马其顿军总数应该在更为庞大,因其中还有数量不明的亚洲部队跟随,他把大军分成两路进军印度,一路是从开伯尔山口进入今日巴基斯坦一带并由赫费斯提翁和佩尔狄卡斯率领,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约2.7万至3万人的步兵和骑兵从北方首先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亚历山大在路途中战胜印度许多部族,之后还亲自率领一些部队攻击阿尔诺斯山上的反抗势力,当时传说神话中的海克力斯到印度时,也无法攻占这座山头。

印度河上游共有五条支流(因而被称为五河流域)。亚历山大的人马进军丛林到达奥欣德,于公元前326年利用浮桥渡过印度河。至于亚历山大是用什么方法在印度河上架起一座桥的,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认为,“较大的可能是用许多船搭的浮桥。因为河水太深,不可能修建普通的桥梁,而且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也是不可能的。”之后,亚历山大很快征服了呾叉始罗国(汉译又有德叉始罗、竺刹尸罗、石室国等名。其范围横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与西北边境地区),到达布克法拉城。沿途许多部落纷纷派代表前往迎接,愿意与之结成同盟,并派兵助战。

亚历山大趁势将骑兵队伍加以改组,近卫骑兵被分成7个旅,并且重新任免指挥官,加强了队伍的实力。随后,队伍向印度河以东的第一条支流希达斯皮斯河(亦译海达斯帕斯河,即现代的杰卢姆河(杰赫勒姆河),是印度河的上游之一,地点在今日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进军,而波罗斯(波鲁斯,波拉伐斯)的王国疆域就包含旁遮普一部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在战场附近建立一座城市,命名为尼西亚。一直以来尼西亚都未被发掘,加上地理景观改变让希达斯皮斯河战役地点无法被确认。目前合理怀疑古战场在杰赫勒姆的正南方,因为古代主要干道从这横过河流,而且一份佛教文献提到这有一座城市叫作尼西亚。

亚历山大需要降伏波罗斯以利日后的东进,他可不想在他深入印度内陆时,还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在后头威胁他的后路,加上亚历山大不能对波罗斯的挑战示弱,不然难维持印度诸王公对他的忠诚,更何况亚历山大个性上也不是会示弱的人。波罗斯而言,他必须保卫他的王国,并阻止亚历山大继续进军,且他可以预先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战场位置。希达斯皮斯河战役是亚历山大大帝最后一场,也是代价相当高昂的一场大型会战。波罗斯和他的大军在这场战役英勇抵抗入侵的马其顿军,尽管最后失败,但赢得亚历山大的赞赏和尊敬。

“在希达斯皮斯河与阿塞希涅斯河之间,首先是波罗斯的国家,广阔而肥沃,大约有300座城市。”当亚历山大到达希达斯皮斯河右岸靠近哈兰普尔村的时候,发现有一支大军列在河的对岸阻止他的前进,这便是波罗斯的队伍。

据载,波罗斯王身材魁伟,深为邻国呾叉始罗投降亚历山大的行为感到可耻,他决心捍卫家乡,与亚历山大较量一番。波罗斯王国虽不及波斯庞大,但在当地也算得上一个强国。国王波拉斯能征善战,手下有步兵30,000,骑兵4,000人,战车300辆,此外尚有一支独特兵种-战象200头。论数量,与亚历山大部队不相上下。

亚历山大首先派出使节向波罗斯王发出通牒,要求他放弃抵抗,前来表示臣服。但波罗斯一口回绝了对方,同时认真防范,戒备森严。当时正值夏季,大雨滂沱,希达斯皮斯河水相当湍急且深。有希达斯皮斯河(真纳河)天险可凭,因而波罗斯王对于阻止亚历山大进攻信心十足。他听说亚历山大率兵向他的国家开来,在希达斯皮斯河彼岸集结了他的全部兵力,决心阻止亚历山大过河,至少是要在他试图过河时进行阻止。而在每个徒涉场,除布置哨兵之外,还派大象“把守”。大象那样笨拙,为什么还派它们“把守”?原来马其顿的战马都来自北方,没有同南方这种庞然大物打过交道。它们一见大象就会因为惊惧而从船上跳进水中,这样马其顿的骑兵自然就无法过河了。

面对阵容强大、士气高涨的波罗斯军队,亚历山大意识到不可能从波罗斯王本人驻守的那一带河道渡过河去,因为“那里不但兵力雄厚,而且还有许多大象,那些部队装备齐全,阵容严整。如果在那里渡河,对方已准备好进行阻止。他还想到,他那些马匹甚至连登上对岸都不敢,因为马匹一靠岸,那些大象将立刻向它们冲来,而且那些大象的巨大而奇怪的形状和怪声怪气的吼叫定会把马匹吓坏。甚至当他的马匹在皮筏上渡河的过程中,老远地看见大象,就会吓得跳进水里,不敢站在筏子上。”

于是亚历山大便分散部队四处侦查,一来破坏对方的物资供应,二来寻找合适渡口。他让一个军官去印度河。指挥士兵将准备渡河时乘的船只拆开,小船拆为两段,大船拆为3段,用大车运到希达斯皮斯河西岸隐蔽起来。他本人经过对河面和西岸地形的侦察,拟定了一个类似我国汉代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划。

亚历山大把部队分成几部分,让满载部队的船队不论日夜都在河上同时向不同的方向行进,让波罗斯王搞不清楚亚历山大的渡河点和时间,使他无法集中部队防守。

而亚历山大本人则带领一部分兵力乘机侦察,寻找可以突破的渡口。在夏季到临时,亚历山大还公开宣布他不急着渡河,迷惑波罗斯王,同时又命令部队从四面八方运来大量粮食物资,堆积在希达斯皮斯河边营地,以此给波罗斯王一个错觉:马其顿军队被夏季洪水阻隔,正忙着搬运粮食,无法渡河,准备长期驻扎,大概要等到冬季河水下落时再渡河。

就在波罗斯王作出错误判断时,亚历山大秘密行动,利用皮筏侦察河川,最后终于在离希腊军营上游约17英里的拐角处找到目标,拐角对面河中有一个小岛,那里林木森森,人迹罕见,便于渡河。为保证渡河成功,亚历山大想出了一条妙计:夜晚来临后,他命令骑兵在河岸上故意高喊杀声,来回奔跑,把河岸上搞得越乱越好,同时又命人点起熊熊篝火,设岗传令,仿佛要立马渡河一般。波罗斯王看到这一情景,信以为真,急忙带领部队,赶着大象,随着亚历山大兵的喊声来回跟着奔跑,以阻止马其顿军过河。过了好一会儿,波罗斯王才知中计,于是不再跟着折腾,也因此而放松警惕,只派哨兵沿岸监视。

公元前3266月底的一天夜里,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河水咆哮,亚历山大让克拉特鲁斯率领3千骑兵,8千步兵留在营地,以稳住对方,也作为后备力量,支援或接替渡河部队,表现出大军还留在原地似的迷惑波罗斯王。并交代克拉特鲁斯,当波罗斯王发觉马其顿军主力渡河后,若把整个大军都带过去对抗亚历山大之时,就率领剩下部队渡河,若仍有部队和战象留守便等主力获胜后在渡河追击。另外亚历山大还分遣一些部队在大营到预定渡口之间的河岸边驻守,让波罗斯王无法了解那处才是亚历山大的主力渡河处,亚历山大还命令那些部队当大战发生时赶快渡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