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岩的边界在哪里?

 岩茶教室 2020-05-27


坚持岩茶教室一直是一件很被质疑的事情,伴随一场又一场的春雨,进入我们滚爬武夷山制茶季的第三个年头。期间我们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今年打算做什么,还是山场主人?”“岩茶都被你们玩了一圈了,你们还有东西可以写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整个TEAM都非常默契,一致表现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地回答,“当然继续,因为我们还有太多好玩的东西来不及写。”这不是套路的官方回应,而是在这件事情中,即便做了貌似重复作业的两年,我们依然还葆有对所有事物的新鲜和好奇。

当然啦,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都还太年轻!

于是,第三个制茶季的开始,我们又回归到一个被嚼烂的话题里,到底正岩的边界在哪里?

No.1


正岩的说法从何而来?


正岩的说法从何而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正岩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另外一个说法则是说正岩的概念是是从改革开发以后,武夷山岩茶总厂推出来的。

从商标网上是查的出来,正岩确实是武夷山茶叶总厂的注册商标,但是注册商标用了正岩,并不代表正岩一定是从注册商标那时才开始叫的。要知道武夷山的名山名岩早就被注册了一个遍,就连牛栏坑也一样是某家茶企的注册商标,从这一点上说,咳咳所有用正岩,牛栏坑之类名字的童鞋们都注意了,你们可能随时会当被告。

另外一种支持正岩是现代名词的说法,源自岩茶圣经林馥泉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书中明确说武夷岩茶根据产地分为大岩、中岩和洲茶三大类。同期茶农业化学创始人王泽农著作《武夷茶岩土壤》一文中也提到,武夷岩茶根据分布地域,分为正岩茶、中岩茶、洲茶、半岩茶等。

正岩茶,亦称大岩茶。王先生的著作写于1944年,可见至少在抗战结束前就已经有了正岩的这个概念。

.本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No.2


正岩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按照时下网红的说法就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都叫正岩,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需要景区门票才能进去的地方都叫正岩。

这种说法显然不够严谨,比如Y老师去了一百次的牛栏坑就从来没人查过门票,堪称武夷山代表景点的马头岩也从来不需要门票。而整个7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都属于正岩的说法,可能来自于上一版的岩茶国标对于名岩区和丹岩区的划分。

然而正岩这个概念在现有的岩茶国家标准里是得不到体显的。

在上一版的岩茶国标里,有名岩区和丹岩区的概念。所谓名岩区就是指景区范围的70平方公里,而丹岩区则是指武夷山行政范围内的其他区域,这个划分和武夷岩茶的地理标识一样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

假设一下,如果因为行政区划调整,隔壁的一个乡镇加入了武夷山市,茶叶的品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因为行政调整了他就可以使用武夷岩茶的地理标识了,这样的认证对于消费者判别品质毫无作用。

而名岩区的划分也是如此,你打开高德地图(此处没收广告费),搜索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可以发现这是一块大致以205省道、808县道、黄柏溪和崇阳溪为界的,在南源岭通往星村的205省道上,可以发现经常出现被公路切割成左右两边的茶地,这些平整的茶地应该在二三十年前都是做为稻田的存在,而现在路的左边已然光明正大的成为了所谓正岩的区域,不禁让人感概择良地而投胎的重要性。

.图中绿色树叶型区域就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不过对于这种的正岩,Y老师还是那句话,不能体现品质的标签都无实意。

No.3


这一季,带你探寻正岩该有的味道


岩韵是一种关于茶给人带来的综合体验,生成的原因与环境、气候、土壤、生态综合相关。在武夷山我们经常提到一种说法就是三坑两涧的核心区的土壤和其他没那么核心的丹霞甚至与峡谷地貌的土壤都是不一样的。

王泽农在1944年做的武夷茶岩土壤调查中对武夷山茶叶种植区的土壤进行了深入而科学的调查,他将武夷山当时主要的岩茶产区划分为7个区域,土壤结构也大致分为7大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同在三大坑的范围内各自的土壤结构也是不同的,慧苑坑和大坑口属于积土类,牛栏坑大坑口则属于准黄壤类。在王泽农的这篇论证中,明确提出了当时进行如此耗费人力物力的研究就在于,“武夷岩茶所产之茶,品质差异甚大”,“清浊不同矣”。

在岩茶区域划分上,这本论著将岩茶按区域,分为正岩茶、中岩茶、洲茶、半岩茶等。其中“正岩茶,亦称大岩茶”的范围和林馥泉著作中的一致,均指武夷山内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范围内所产者,如竹巢、慧苑、天井、苑香、霞滨、兰谷、天心、宝珠等岩。

说实话,Y老师私心更喜欢大岩这个称号,似乎更能体现岩茶直接的霸气。

Y老师还经常被问道一个问题,怎么从一张茶园的图片中看出到底是不是正岩的或者大岩的产区,我们最经常看到在秀的照片大概就是这一张了。

除了这个之外,Y老师再教你一个诀窍,那就是看茶园里是不是有是做的砌岸。

在林馥泉书中记载了民国时茶园的管理方法,其中阶梯式和盆景式的茶园都离不开石做的砌岸,这些砌岸成本极高,大多数都是在清中晚期至民国早期岩茶鼎盛时修造,近年来随着岩茶复兴,亦有茶农投入重金在大岩区域重修砌岸,不过今年在一场景区整风运动中都基本被拆了。

这一季的山场主人,我们会探访大岩产区也就是最传统的正岩产区的老茶地,为你探寻正岩该有的味道。





-  E N 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