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流传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现手法多样,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马路上的你 2019-10-16

一首好词不仅构思缜密,而且意境高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是含蓄委婉,有时虚实相生、委曲尽情,有时情景交融、更以情胜。作者可以在一篇词作中兼用叙述、议论、抒情和描写等多种手法,还可以采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技巧,使得全文声情并茂,令人赏心悦目。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就创作了一首名篇,读来余味无穷。

踏莎行

宋代: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描写了南方早春行旅的离愁,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作者巧妙地采用以乐写愁,托物兴怀的手法。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他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apple维修

画面中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春景美妙、春风和煦,吸无数人踏青游春。可这良辰美景,对游子来说却如同虚设,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甚至还引起惆怅的离情別绪。实中寓虚,富于联想,成为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

作者将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美好的春景,而且寄寓了离情别绪。候馆的残梅,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凄楚之情更是可以默会。行人看到溪桥细柳,又会回想起临别折柳,而春草也同样表达了这种愁情。

作者笔下的残梅、细柳、薰草,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三者与离愁的关系,却暗用了故实,寄寓了离愁。这三种景物又使人联想到佳人的形象,草绿的罗裙、柳细的眉黛、花好的容貌。作者描出梅、柳、草,实中寓虚,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耐人寻味,韵致无穷。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离愁不断,恰似溪桥下流向远方的春水。这两句化虚为实,巧于设喻。愁是无形无影的感情,杜牧也说,“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愁无形色可描绘,无影迹可追寻,是一种虚的东西。诗人化虚为实,常将它物化,使其产生形体感和质量感,因而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下片更加感人,词人登楼远望,柔肠寸断,妆泪盈盈,这已是进了一层。词人又反过来体谅家人,因为高楼凭栏会更添离愁,所以劝她“莫近危栏倚”,这又进了一层。词人设身处地去构想,极尽委婉之致,也写出了心思之曲。末两句想象家室登楼望到的景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视线的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这是另一种“更进一层”的写法,即所谓以转折为曲。

这首词望尽春山、不见行人的画面,是行人想象中家人必见的情景,写的是家人的失望,却又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这首词只有58个字,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满尽数,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欧阳修流传千古的这首名篇,表现手法多样,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