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口外径 169.0mm 口内径 152.0mm 高 111.3mm 圈足直径124.1mm 器壁厚 124.1mm 基质灰白色,微透光。经红外光谱仪检测为方解石大理岩。 白色,有黄色沁斑。圆唇侈口,深腹微鼓,平底,矮圈足。外腹部满饰花纹,口下为三角形纹,中腹饰三组变体龙纹,一首双身,大鼻,臣字形眼,卷云形眉,两侧为变体的龙身,身上饰以卷云纹及鳞纹,下腹部饰菱形纹和小三角形纹,圈足饰云纹及目纹。簋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的常见器形,通常作为礼器,周代更是器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此件玉簋无论造型还是纹饰均与当时的青铜簋接近,其用途亦为礼器。与此簋同时出土还有一件玉簋 M5:322,花纹不同。出土时玉簋内放置有骨勺、铜匕,可知玉簋是食器。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yyjlhgz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蓝色区域局部放大 红色区域局部放大 黄色区域局部放在 红色区域显微3D图 妇好墓共出土2件玉簋,一件为兽面纹,另一件装饰有几何纹。玉石制作的器皿在商代以前尚未发现,在以后的时期也较为少见。从稀有程度上看,妇好墓发现的玉簋价值非凡。 首先,用玉石这样坚硬的材质来制作器皿,这是开中国文物史之先河的。在妇好这些玉石器皿被发现之前,人们从不认为商朝会用石头制作盛装饭食的器皿,玉和石只做工具、配饰、礼器之用,做成盛具,闻所未闻。大概妇好的这两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用玉石做成的容器了。这既是材料史的一次突破,也是玉石文化史中的一抹异彩。汉唐常见以玉制成的杯盘碗碟,每每令人赞叹,原来早在殷商时期,已有初现。 其次,这两件簋有自己的青铜器原型,是严格仿照青铜器的形制制作的,连大小尺寸都无甚差别,青铜器形和纹饰的寓意,可以与玉器的相互联结,共同解释古代文明。 第三,器身上做完整的兽面纹,加上极其周全而实用的器腹腔囊的雕琢,都使得这两件器物所费之工靡巨,而匠心之颇细。在玉器上刻划纹饰不比铜器,铜簋的纹饰是在陶范上雕刻的,可以极尽精美繁复之能,可玉石上的刻划,每一刀都要极为小心,但凡差之毫厘,则前功尽弃,所以我们所见商代玉器上的纹饰大多简洁,像这样敢于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组合兽面纹和分层几何纹的玉石作品,实在太罕见了,制作它们的玉工该是一个多么纯技艺娴熟、自信而霸气的大腕啊。 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件玉簋背后,应该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