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正宗黄元米果,超详细纯手工制作方法

 林清风 2019-10-17

黄元米果,又叫黄糍粑,是江西特色传统名点,属于客家菜,而我们那里方言习惯叫黄粸。黄元米果的主要原料就是大禾谷,加上一种专门制作的植物碱水。制作黄元米果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原料,一定要选择专门做黄元米果的大禾米,不能选错;另一个是一种特殊制作的碱水,这两个缺一不可,做出来的黄元米果才正宗。

什么是大禾谷?大禾谷,属南方特有梗稻品种,介于糯稻和籼稻之间的特色粳稻良种,是独有的制作年糕专用水稻品种。大禾谷株型偏紧,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壮,剑叶直挺,穗颈长,叶色青黄色,谷粒短圆,有褐色长芒,谷壳麻黄,并有较多绒毛,后期落色好。单个的大禾谷米粒是半透明的而且泛着光泽,每粒米都呈椭圆形,长度在5毫米左右。

植物碱水是什么?在我们当地,山上有一种特殊植物,学术名不知道叫什么,我们方言叫“班杈树”。在准备要做黄元米果前期,会到山上砍些“班杈树”回来,晾晒干备着,这也是我们制作黄元米果的秘密武器。然后将“班杈树”烧成灰,用热水淋灰,制作成碱水。

那如何制作植物碱水呢?首先,将“班杈树”烧成的灰,也叫碱灰,装进谷箩,置于大木桶的“井”字架上,用铁水勺舀起大锅里烧开的水去淋碱灰,所得的第一道水,叫做头道碱水,澄清后装起待用,再用开水淋出的第二趟碱水,叫做二道碱水,那是用来浸泡大禾米的。

头一天晚上,用制作好的二道碱水,浸泡大禾米一晚上。第二天,捞起沥干,装进大饭甑,放入大铁锅,用很旺的劈柴火隔水蒸。蒸熟后,倒入大簸箕中,一边缓缓地洒入头道碱水,一边不停的翻动搅匀。约摸个把小时后,又将吸足了的碱水的黄澄澄的大禾米饭,重新装入大饭甑,放进大铁锅,用劈柴火隔水再蒸一遍。

一段时间后,打开饭甑盖,轻轻一拍,大禾米不会粘手了,那就熟透了。然后将热腾腾的大禾米饭,倒入石臼,五六个年轻力壮的男子,用粸槌围着石臼,绕圈圈,一上一下用力挤压着大禾米饭。等到大禾米饭渐渐被挤烂成团的时候,每人便可将粸槌放入木桶的碱水里蘸一下,然后开始卖力的打黄糍粑了。

最后,打好后,将黄糍粑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五六厘米后的黄元米果,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形,黄橙橙的黄元米果就制作好了。

欢迎关注,分享更多当地美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