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文兵:咳是咳,嗽是嗽,机理不同,治法各异

 图书 馆员 2019-10-18

导读:咳是咳,嗽是嗽,形成机理不同,治疗方法也是有区别的。

咳嗽

作者/徐文兵
咳嗽尽人皆知,但是咳与嗽的区别很少有人知道。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有声无痰的叫做咳,有痰无声的叫做嗽。老师也是言之有据,金·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载:“欬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清朝名医陈飞霞在其著述的《幼幼集成》中沿用其说:“凡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虽然古今的老师都这么说,可我还是不以为然。咳嗽历来就是出声的,甚至用来代指人发言、说话、叫板。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殃及家人奔骤。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戴宗骂宋江:“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咳嗽如果不出声,那也没必要加个口字边。单单拎出来,说嗽是无声的,更是荒谬。
唱京戏的时候,老生出场前,为唤起观众注意,总是要痰嗽一声“嗯哼”,怎么嗽就是无声的呢?而说咳是有声无痰的则更是牵强,中医虽有干咳、燥咳等词形容无痰的咳,但《伤寒论》中“咳吐痈脓”、“咳吐涎沫”等说法比比皆是,怎么能说咳是无痰的呢?
想明白咳嗽的意思,就得说说咽喉、气管和食道。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连气管和食道,是空气、饮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经之路。当水或食物通过咽喉时,喉体上提,会厌便向后下倾倒,将喉的入口盖住,使饮食进入食道。当有气流通过时,会厌便自动立起,盖住食道口,使气流直接进入气管。
通常人们用嘴吃饭,用鼻呼吸。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张口呼吸,通过鼻子喂食(鼻饲)。只要咽喉分得清,便无大碍。吃饭、饮水时谈笑、打闹,很容易把冷空气咽到胃里,出现腹胀疼痛,直到放屁排出才能缓解。同样,我们也会把水或食物呛到气管里面,这时候气管和支气管就会产生自动的排异反应,肺气上逆而咳,将异物排出。

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有一层黏膜,黏膜层有纤毛上皮细胞,每个细胞的表面有数百条纤毛。黏膜下层有大量的黏液腺和气管腺,不断地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纤毛上皮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用来黏着吸入的尘粒或细菌,湿润、加温吸入的空气。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向上摆动,将黏液向咽喉部输送。外部空气越脏、越冷,痰液分泌就越多,排痰就越频繁。痰液输送到接近咽喉的时候,就需要人咳一下,把痰排到咽喉,再吐出或咽下。

纤毛运动是无声的、自动的,但是,如果黏膜表面的黏液过于黏稠、干燥,或分泌过多,都会妨碍纤毛的运动。另外,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或者吸入空气的温度过低,也会抑制纤毛运动,甚至引起细胞坏死,纤毛脱落。这时候就需要咳,也就是气管、支气管的大幅逆向运动,来排出气体或黏液了。直到有害气体或物质排出,纤毛恢复了自主运动,咳才会停止。

食道是一条厚壁肌肉质的直管。食道的运动主要是食道环形肌自上而下,有顺序地收缩造成的一种蠕动。食道的内壁富有腺体,可以分泌黏液,以润滑食道,便于食物团的运行。但是,如果饮食过量、过于肥腻,贲门闭合,食道内的黏液过多,无路可走,人就会嗽一声,把痰搜刮上来,到了咽喉,再吐出去。有时嗽上来的痰会跑到气管里,引起呛咳,现代医学称之为胃食管反流性慢性咳嗽,其实这就是由嗽而咳。

其实嗽有点儿像鱼鹰的捕食,吞下一条鱼又吐出来,只不过食物还没到胃里。《汉书》卷九十三《佞幸·邓通传》记载:“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说的就是用嘴吸吮脓液,吸得过头到了食道,再嗽出来。

所以咳是肺气上逆,嗽是食气上逆。反观刘河间的论述,尽管立论不对,但是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咳是“肺气不清”,嗽是“脾湿痰动”。咳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两者虽然有密切的联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诊断定位还是要明确,因为治疗也是不同的。

治咳必须分清顺逆,从咳的性质、音色、节律和咳的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来判断。一般的原则是因势利导,助肺排痰,不能一味地止咳、镇咳。就像治疗发烧不能一味地冰敷,有时需要吃药发汗一样。现代医学发明了许多抑制中枢神经的止咳药,里面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这些药物和止痛药一样,不是解除病痛,而是让人感觉不到病痛,久而久之还能让人成瘾。

其他脏腑也会影响到肺导致咳,《素问·欬论篇》:“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独肺也。”临床比较常见的是心咳和肾咳。心咳是由于劳心过度,心火灼灼,克伐肺金。这种咳一般在激动、紧张时加重,以半声咳为主,夜间重,甚至伴有盗汗。肾咳以咳而遗尿、鼻头寒凉为特征,因命门无火,督脉不温,鼻子吸人的空气无法加热,刺激肺而产生。

我的一个德国女学生2002年年初患肾咳,我给她用金匮肾气丸,症状开始缓解。正好苏有余先生来讲课,苏老师一听其咳声,就说这是肾咳,点按命门肾俞以后,咳声即变,次日就不咳了。

治疗嗽的关键在于节饮食,消积滞。控制饮食摄入的速度,也很关键。治疗嗽的药物离不开半夏,它清降食道、胃内的寒痰,散冷结。《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这种咽中嗽不出来,咽不下去的痰,用半夏最合适。其他类似的经方还有半夏散及汤、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

另外,消化寒痰食积最好的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历来被用于治疗老年人的寒嗽,里面用了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我在《脍炙》一文中介绍了吃生鱼片时的作料,芥末、紫苏叶、萝卜丝,其功用与三子完全一样,这些都是中医的传统疗法。

戏曲界有句行话叫做“饱吹饿唱”,大概是因为吃饱了气足能吹,饿的时候腹腔空,能共鸣,胃里也不会有痰上来糊嗓子,影响发声。

五脏气虚的信号

很多人不清楚气虚的症状是什么样的,一般气虚的症状:全身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语言低微,自汗怕动,舌质淡,胖嫩,脉虚无力。但气虚的症状又分为心、肺、肝、脾、肾五脏,这五脏气虚症状也略有差异。

五脏气虚的信号

心气虚
主信号:气短
副信号: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心主血脉,其面在华。心气虚则血不足,气虚体质者面色萎黄或淡白。心主神明,人的七情六志都由心所主统,所以气虚体质者易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的现象,性格较内向。心为脏,小肠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火,心与小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心气虚则气血推动无力,小肠易腹胀或便秘。

治则:补益心气。主方:宅中汤, 养心汤加减

肺气虚

主信号:呼吸短促

副信号:少气懒言、音低等症突出,并有咳嗽、咯痰等症。

肺主气。肺气虚,气虚体质者气息低弱,并且气短,说话语音低。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寒邪、风邪最易通过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所以气虚体质者易患感冒和哮喘。肺为脏,大肠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金,肺与大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肺气不足,气虚体质者易便秘或者腹泻。

治则:补益肺气。主方: 保元汤加五味子加减

五脏气虚的信号

肝气虚

主信号:目眩

副信号:视物昏花、目光少神。

肝开窍于目。肝气虚,气虚体质者易出现目眩、视物昏花现象,并且目光少神。肝为脏,胆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木,肝与胆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主疏泄,如果气血不足,气虚体质者易情绪不稳定,并且胆小不敢冒险。

治则:舒肝理气。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气虚

主信号:乏力

副信号: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四肢倦怠,食欲减退等症突出,并多伴有脘腹胀闷、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及中气下陷脱肛、尿意频频等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虚,气虚体质者唇色淡白。脾主肌肉和四肢,气虚体质者的肌肉松软,常感觉肢体疲乏无力。脾为脏,胃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土,脾与胃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脾气血不足,气虚体质者易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也不好。

治则: 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加减

五脏气虚的信号

肾气虚

主信号:耳鸣,小便多

副信号: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耳聋,并有腰膝酸软、便清长、性机能减退、舌淡润、尺脉虚弱等症

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肾气虚,气虚体质者毛发不泽。肾为脏,膀胱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水,肾与膀胱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肾气不足,膀胱受影响,气虚体质者小便较多。

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

身体是最敏感的,当它感觉不适的情况下一定会给你发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听到这些信号并且辩证清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徐文兵老师讲解字里藏医--咳嗽的话题.咳嗽尽人皆知,但是咳与嗽的区别很少有人知道。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有声无痰的叫做咳,有痰无声的叫做嗽。老师也是言之有据,金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载:“欬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清朝名医陈飞霞在其著述的《幼幼集成》中沿用其说:“凡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连气管和食道,是空气,饮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经之路! 第一: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连气管和食道,是空气,饮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经之路! 虽然古今的老师都这么说,可我还是不以为然。咳嗽历来就是出声的,甚至用来代指人发言、说话、叫板。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殃及家人奔骤。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戴宗骂宋江:“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咳嗽如果不出声,那也没必要加个口字边。 单单拎出来,说嗽是无声的,更是荒谬。唱京戏的时候,老生出场前,为唤起观众注意,总是要痰嗽一声“嗯哼”,怎么嗽就是无声的呢?而说咳是有声无痰的则更是牵强,中医虽有干咳、燥咳等词形容无痰的咳,但《伤寒论》中“咳吐痈脓”、“咳吐涎沫”等说法比比皆是,怎么能说咳是无痰的呢? 想明白咳嗽的意思,就得说说咽喉、气管和食道。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连气管和食道,是空气、饮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经之路。当水或食物通过咽喉时,喉体上提,会厌便向后下倾倒,将喉的入口盖往,使饮食进入食道。当有气流通过时,会厌便自动立起,盖住食道口,使气流直接进入气管。

肺气上逆而咳说的是把水或食物呛到气管里面,这时候气管和支气管就会产生自动的排异反应!
第二:肺气上逆而咳说的是把水或食物呛到气管里面,这时候气管和支气管就会产生自动的排异反应! 通常人们用嘴吃饭,用鼻呼吸。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张口呼吸,通过鼻子喂食(鼻饲)。只要咽喉分得清,便无大碍。吃饭、饮水时谈笑、打闹,很容易把冷空气咽到胃里,出现腹胀疼痛,直到放屁排出才能缓解。同样,我们也会把水或食物呛到气管里面,这时候气管和支气管就会产生自动的排异反应,肺气上逆而咳,将异物排出。 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有一层黏膜,黏膜层有纤毛上皮细胞,每个细胞的表面有数百条纤毛。黏膜下层有大量的黏液腺和气管腺,不断地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纤毛上皮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用来黏着吸入的尘粒或细菌,湿润、加温吸入的空气。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向上摆动,将黏液向咽喉部输送。外部空气越脏、越冷,痰液分泌就越多,排痰就越频繁。痰液输送到接近咽喉的时候,就需要人咳一下,把痰排到咽喉,再吐出或咽下。

当人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或者吸入空气的温度过低,会抑制纤毛运动,甚至细胞坏死,纤毛脱落,这时候就需要咳!
第三:当人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或者吸入空气的温度过低,会抑制纤毛运动,甚至细胞坏死,纤毛脱落,这时候就需要咳! 纤毛运动是无声的、自动的,但是,如果黏膜表面的黏液过于黏稠、干燥,或分泌过多,都会妨碍纤毛的运动。另外,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吸烟,或者吸入空气的温度过低,也会抑制纤毛运动,甚至引起细胞坏死,纤毛脱落。这时候就需要咳,也就是气管、支气管的大幅逆向运动,来排出气体或黏液了。直到有害气体或物质排出,纤毛恢复了自主运动,咳才会停止。 食道是一条厚壁肌肉质的直管。食道的运动主要是食道环形肌自上而下,有顺序地收缩造成的一种蠕动。食道的内壁富有腺体,可以分泌黏液,以润滑食道,便于食物团的运行。但是,如果饮食过量、过于肥腻,贲门闭合,食道内的黏液过多,无路可走,人就会嗽一声,把痰搜刮上来,到了咽喉,再吐出去。有时嗽上来的痰会跑到气管里,引起呛咳,现代医学称之为胃食管反流性慢性咳嗽,其实这就是由嗽而咳。

咳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第四:咳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其实嗽有点儿像鱼鹰的捕食,吞下一条鱼又吐出来,只不过食物还没到胃里。《汉书》卷九十三《佞幸·邓通传》记载:“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说的就是用嘴吸允脓液,吸得过头到了食道,再嗽出来。 所以咳是肺气上逆,嗽是 食气上逆。反观刘河间的论述,尽管立论不对,但是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咳是“肺气不清”,嗽是“脾湿痰动”。咳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嗽属于消化系统的问题。两者虽然有密切的联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但是诊断定位还是要明确,因为治疗也是不同的。

治疗咳嗽不能一味的止咳,镇咳,要因势利导,助肺排痰!
第五:治疗咳嗽不能一味的止咳,镇咳,要因势利导,助肺排痰! 治咳必须分清顺逆,从咳的性质、音色、节律和咳的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来判断。一般的原则是因势利导,助肺排痰不能一味地止咳、镇咳。就像治疗发烧不能一味地冰敷,有时需要吃药发汗一样。现代医学发明了许多抑制中枢神经的止咳药,里面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这些药物和止痛药一样,不是解除病痛,而是让人感觉不到病痛,久而久之还能让人成瘾。
其他脏腑也会影响到肺导致咳,《素问·欬论篇》:“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独肺也。”临床比较常见的是心咳和肾咳。
心咳是由于劳心过度心火灼灼,克伐肺金。这种咳一般在激动、紧张时加重,以半声咳为主,夜间重,甚至伴有盗汗

肾咳以咳而遗尿、鼻头寒凉为特征,因命门无火,督脉不温,鼻子吸入的空气无法加热,刺激肺而产生。我的一个德国女学生2002年年初患肾咳,我给她用金匮肾气丸,症状开始缓解。正好苏有余先生来讲课,苏老师一听其咳声,就说这是肾咳,点按命门肾腧以后,咳声即变,次日就不咳了。

半夏清降食道,胃内的寒痰,散冷结,最好消化寒痰食积的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第六:半夏清降食道,胃内的寒痰,散冷结,最好消化寒痰食积的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

治疗嗽的关键在于节饮食,消积滞控制饮食摄入的速度,也很关键。治疗嗽的药物离不开半夏,它清降食道、胃内的寒痰,散冷结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这种咽中嗽不出来,咽不下去的痰,用半夏最合适。其他类似的经方还有半夏散及汤、小半夏汤、半夏泻心汤
另外,消化寒痰食积最好的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历来被用于治疗老年人的寒嗽,里面用了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我在《脍炙》一文中介绍了吃生鱼片时的作料,芥末、紫苏叶、萝卜丝,其功用与三子完全一样,这些都是中医的传统疗法

戏曲界有句行话叫做“饱吹饿唱”,大概是因为吃饱了气足能吹,饿的时候腹腔空,能共鸣,胃里也不会有痰上来糊嗓子,影响发声。

五脏与经络、五官等的对应关系

五脏与经络、五官等的对应关系 

1.肾开窍于耳,肾主骨;和膀胱相表里。恐伤肾
2.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和胆相表里。怒伤肝
3.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忧伤肺
4.脾开窍于唇,脾主肉;和胃相表里。思伤脾
5.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和小肠相表里。喜伤心 

肾开窍于耳——一般年纪大一点的人,或者健康状况不太乐观的人,经常会有耳鸣的情况。这也就是表明我们的肾功能虚了,这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了信号。“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信号传导出来了,给人以提醒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应该是木火土金水,顺相生,间相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字裡藏醫》之——咳嗽

咳嗽盡人皆知,但是咳與嗽的區別很少有人知道。上大學的時候,老師講過:有聲無痰的叫做咳,有痰無聲的叫做嗽。老師也是言之有據,金劉河間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載:“欬(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清朝名醫陳飛霞在其著述的《幼幼集成》中沿用其說:“凡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
雖然古今的老師都這麼說,可我還是不以為然。咳嗽歷來就是出聲的,甚至用來代指人發言、說話、叫板。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恐怕邊關透漏,殃及家人奔驟。似箭穿著雁口,沒個人敢咳嗽。”《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戴宗罵宋江:“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咳嗽如果不出聲,那也沒必要加個口字邊。
單單拎出來,說嗽是無聲的,更是荒謬。唱京戲的時候,老生出場前,為喚起觀眾注意,總是要痰嗽一聲“嗯哼”,怎麼嗽就是無聲的呢?而說咳是有聲無痰的則更是牽強,中醫雖有乾咳、燥咳等詞形容無痰的咳,但《傷寒論》中“咳吐癰膿”、“咳吐涎沫”等說法比比皆是,怎麼能說咳是無痰的呢?
想明白咳嗽的意思,就得說說咽喉、氣管和食道。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連氣管和食道,是空氣、飲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經之路。當水或食物通過咽喉時,喉體上提,會厭便向後下傾倒,將喉的入口蓋往,使飲食進入食道。當有氣流通過時,會厭便自動立起,蓋住食道口,使氣流直接進入氣管。
通常人們用嘴吃飯,用鼻呼吸。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張口呼吸,通過鼻子餵食(鼻飼)。只要咽喉分得清,便無大礙。吃飯、飲水時談笑、打鬧,很容易把冷空氣咽到胃裡,出現腹脹疼痛,直到放屁排出才能緩解。同樣,我們也會把水或食物嗆到氣管裡面,這時候氣管和支氣管就會產生自動的排異反應,肺氣上逆而咳,將異物排出。

氣管和支氣管內壁上有一層黏膜,黏膜層有纖毛上皮細胞,每個細胞的表面有數百條纖毛。黏膜下層有大量的黏液腺和氣管腺,不斷地分泌少量黏液,覆蓋在纖毛上皮表面,形成一層黏液膜,用來黏著吸入的塵粒或細菌,濕潤、加溫吸入的空氣。黏膜上的纖毛不斷向上擺動,將黏液向咽喉部輸送。外部空氣越髒、越冷,痰液分泌就越多,排痰就越頻繁。痰液輸送到接近咽喉的時候,就需要人咳一下,把痰排到咽喉,再吐出或咽下。

纖毛運動是無聲的、自動的,但是,如果黏膜表面的黏液過於黏稠、乾燥,或分泌過多,都會妨礙纖毛的運動。另外,吸入有害氣體,長期吸煙,或者吸入空氣的溫度過低,也會抑制纖毛運動,甚至引起細胞壞死,纖毛脫落。這時候就需要咳,也就是氣管、支氣管的大幅逆向運動,來排出氣體或黏液了。直到有害氣體或物質排出,纖毛恢復了自主運動,咳才會停止。
食道是一條厚壁肌肉質的直管。食道的運動主要是食道環形肌自上而下,有順序地收縮造成的一種蠕動。食道的內壁富有腺體,可以分泌黏液,以潤滑食道,便於食物團的運行。但是,如果飲食過量、過於肥膩,賁門閉合,食道內的黏液過多,無路可走,人就會嗽一聲,把痰搜刮上來,到了咽喉,再吐出去。有時嗽上來的痰會跑到氣管裡,引起嗆咳,現代醫學稱之為胃食管反流性慢性咳嗽,其實這就是由嗽而咳。
其實嗽有點兒像魚鷹的捕食,吞下一條魚又吐出來,只不過食物還沒到胃裡。《漢書》卷九十三《佞幸·鄧通傳》記載:“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說的就是用嘴吸吮膿液,吸得過頭到了食道,再嗽出來。
所以咳是肺氣上逆,嗽是食氣上逆。反觀劉河間的論述,儘管立論不對,但是結論是正確的,那就是咳是“肺氣不清”,嗽是“脾濕痰動”。咳屬於呼吸系統的問題,嗽屬於消化系統的問題。兩者雖然有密切的聯繫,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但是診斷定位還是要明確,因為治療也是不同的。
治咳必須分清順逆,從咳的性質、音色、節律和咳的時間、誘發或加重因素來判斷。一般的原則是因勢利導,助肺排痰,不能一味地止咳、鎮咳。就像治療發燒不能一味地冰敷,有時需要吃藥發汗一樣。現代醫學發明了許多抑制中樞神經的止咳藥,裡面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這些藥物和止痛藥一樣,不是解除病痛,而是讓人感覺不到病痛,久而久之還能讓人成癮。
其他臟腑也會影響到肺導致咳,《素問·欬論篇》:“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臨床比較常見的是心咳和腎咳。心咳是由於勞心過度,心火灼灼,克伐肺金。這種咳一般在激動、緊張時加重,以半聲咳為主,夜間重,甚至伴有盜汗。腎咳以咳而遺尿、鼻頭寒涼為特徵,因命門無火,督脈不溫,鼻子吸入的空氣無法加熱,刺激肺而產生。我的一個德國女學生2002年年初患腎咳,我給她用金匱腎氣丸,症狀開始緩解。正好蘇有餘先生來講課,蘇老師一聽其咳聲,就說這是腎咳,點按命門腎腧以後,咳聲即變,次日就不咳了。
治療嗽的關鍵在於節飲食,消積滯。控制飲食攝入的速度,也很關鍵。治療嗽的藥物離不開半夏,它清降食道、胃內的寒痰,散冷結。《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這種咽中嗽不出來,咽不下去的痰,用半夏最合適。其他類似的經方還有半夏散及湯、小半夏湯、半夏瀉心湯。另外,消化寒痰食積最好的方子,就是三子養親湯,歷來被用於治療老年人的寒嗽,裡面用了白芥子、蘇子、萊菔子。我在《膾炙》一文中介紹了吃生魚片時的作料,芥末、紫蘇葉、蘿蔔絲,其功用與三子完全一樣,這些都是中醫的傳統療法。
戲曲界有句行話叫做“飽吹餓唱”,大概是因為吃飽了氣足能吹,餓的時候腹腔空,能共鳴,胃裡也不會有痰上來糊嗓子,影響發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