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之清热药

 仕仕霖霖 2019-10-18

清热药

定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

主治:气分实热、湿热、解毒、血分实热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适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

★石膏

【主要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敛疮。

【应用】1、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 3、胃火上炎证 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生用清热泻火、清泻肺胃,煅用敛疮。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

【主要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1、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津伤口渴,消渴

4、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寒水石

【主要性能】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1、热病烦渴 2、疮痈口疮,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芦根

【主要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排脓,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吐 3、肺热咳嗽,肺痈 4、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

▲天花粉

【主要性能】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应用】1、热病口渴,消渴 2、肺热或肺燥咳嗽 3、热毒疮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反乌头。

※竹叶

【主要性能】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尿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

【主要性能】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鸭跖草

【主要性能】甘、苦,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应用】1、热病发热 2、咽痛,疮痈 3、水肿,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应注意用量。

★栀子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痈止痛。

【应用】1、热病烦闷 2、湿热黄疸,热淋 3、血热出血 4、热毒疮疡,目赤肿痛 5、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清热泻火,炒焦或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夏枯草

【主要性能】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2、瘰疬瘿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决明子

【主要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润肠通便。

【应用】1、目疾诸证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大便溏薄者慎用。

谷精草

【主要性能】辛、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1、目赤翳障 2、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密蒙花

【主要性能】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应用】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青葙子

【主要性能】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应用】1、目赤翳障 2、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功效。适用于湿热诸证。

★黄芩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1、湿热证 2、肺热咳嗽 3、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咽痛,疮痈

5、血热出血证 6、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清热泻火、解毒,炒用安胎,酒炒清上焦热,炒炭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黄连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3、热病高热,心烦失眠

4、疮痈疔毒,耳肿流脓 5、血热出血证 6、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炒用降低寒凉之性;炒炭止血。姜汁炙清胃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拌炒清肝胆火;吴茱萸煎汁拌炒降逆止呕。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柏

【主要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应用】1、带下,热淋,泻痢,黄疸,足膝肿痛 2、疮痈肿毒,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生用清热燥湿、泻火、盐水炙退虚热。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龙胆

【主要性能】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1、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 2、肝胆热盛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津伤阴亏者慎用。

▲苦参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1、泻痢,黄疸,带下 2、皮肤瘙痒,湿疹,疥癣 3、小便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秦皮

【主要性能】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清肝明目。

【应用】1、泻痢,带下 2、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白鲜皮

【主要性能】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应用】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湿热黄疸 3、湿热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椿皮

【主要性能】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应用】1、湿热泻痢,久泻久痢 2、赤白带下 3、崩漏、便血、痔血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适用于热毒所致的温热病、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痢疾等病证;有的药物还可用治疗水火烫伤、虫蛇咬伤以及癌肿等。

★金银花

【主要性能】辛、微苦、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疮痈疔肿 2、风热表证,温热病 3、咽喉疼痛,热毒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以生品为佳;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连翘

【主要性能】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瘰疬痰核 2、风热表证,温热病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用。

大青叶

【主要性能】苦,大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1、痄腮,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2、温热病,风热表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板蓝根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1、温热病,风热表证 2、咽喉肿痛,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青黛

【主要性能】苦、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应用】1、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证 2、痄腮,咽痛口疮,疮肿

3、肺热咳嗽咯血 4、肝热惊痫

【用法用量】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不宜入汤剂,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穿心莲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应用】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咽喉肿痛 2、湿热泻痢,湿疹瘙痒,热淋 3、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用量不宜过大。有中止妊娠作用,孕妇忌用。

野菊花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平肝。

【应用】1、疮痈疖肿,咽喉肿痛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贯众

【主要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1、温毒发斑,痄腮,风热感冒 2、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5~10g。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孕妇慎用。

▲鱼腥草

【主要性能】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肺痈,肺热咳嗽 2、热毒疮痈 3、湿热淋证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60~10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金荞麦

【主要性能】辛、苦,微寒。归肺、脾、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应用】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2、痈肿疮疖,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

▲蒲公英

【主要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应用】1、热毒疮痈 2、热淋,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加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大量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

【主要性能】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1、热毒疮痈,乳痈,肠痈 2、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败酱草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大肠、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1、热毒肠痈,肺痈,疮痈 2、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大血藤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祛风通络。

【应用】1、热毒肠痈,疮痈 2、瘀血疼痛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剂量15~30g。

土茯苓

【主要性能】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1、梅毒,痈肿疮毒 2、热淋,带下,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主要性能】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应用】1、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2、热淋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射干

【主要性能】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应用】1、咽喉肿痛 2、痰壅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孕妇忌用。

※山豆根

【主要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1、咽喉肿痛 2、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且有毒,过量服用易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头痛等,甚至四肢厥冷、抽搐,故用量不宜过大。

马勃

【主要性能】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1、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适量。

胖大海

【主要性能】甘,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应用】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燥热便秘

【用法用量】沸水泡服或煎服,2~3枚。

▲白头翁

【主要性能】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1、热毒血痢 2、热毒疮痈

【用法用量】煎服,9~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

※马齿苋

【主要性能】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1、热毒血痢 2、热毒疮痈 3、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鸦胆子

【主要性能】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1、热毒血痢,休息痢 2、疟疾 3、鸡眼,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治疟疾,10~15粒;治痢10~30粒,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对肠胃及肝肾均有损害,不宜多用久服。肠胃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孕妇及小儿慎用。外用宜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地锦草

【主要性能】苦、辛,平。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1、热毒泻痢 2、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3、多种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9~20g。外用适量。

重楼

【主要性能】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应用】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2、跌打损伤 3、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阴证疮疡忌用。

拳参

【主要性能】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凉肝息风。

【应用】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2、湿热泻痢 3、血热出血 4、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半边莲

【主要性能】甘、淡,寒。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1、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2、大腹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证水肿忌用。

半枝莲

【主要性能】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应用】1、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2、跌打损伤,吐衄,血淋 3、大腹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者及孕妇慎用。

山慈菇

【主要性能】甘、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1、痈疽发背,疔毒恶疮,瘰疬痰核 2、癥瘕痞块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正虚体弱者慎用。

熊胆

【主要性能】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应用】1、热毒疮痈,痔疮,咽喉肿痛 2、目赤肿痛 3、惊痫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2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虚寒证禁用。

漏芦

【主要性能】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

【应用】1、疮痈,乳痈 2、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煎服,5~9g。

【使用注意】正虚体弱及孕妇、疮面平塌者慎用。

白蔹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应用】1、疮痈肿痛或溃久不敛 2、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

四季青

【主要性能】苦、涩,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应用】1、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 3、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

绿豆

【主要性能】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应用】1、疮痈肿毒 2、药食中毒 3、暑热烦渴、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多归心肝二经。具有清热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生地黄

【主要性能】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应用】1、热入营血证 2、血热出血证 3、阴虚津亏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品养阴力弱,清热凉血生津力强。

【使用注意】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

★玄参

【主要性能】甘、苦、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泻火解毒。

【应用】1、热入营血证 2、咽喉肿痛,痈疮瘰疬 3、阴虚津亏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虚大便溏者不宜用。反藜芦。

▲牡丹皮

【主要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应用】1、热入营血证 2、瘀血证 3、虚热证 4、疮痈,肠痈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赤芍

【主要性能】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泻肝火。

【应用】1、热入营血证 2、瘀血证 3、目赤肿痛,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虚经闭不宜。反藜芦。

※紫草

【主要性能】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应用】1、热入营血,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熬膏或油浸外涂。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主要性能】苦、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应用】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2、血热出血证 3、疮痈,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先煎。或锉末冲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第五节 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或甘寒之品,主归肝、肾经,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青蒿

【主要性能】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清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1、虚热证 2、暑热外感 3、疟疾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用于截疟,可用至60g。鲜品加倍,可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白薇

【主要性能】苦、咸,寒。归胃、肝经。

【功效】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2、热入营血证 3、热淋,血淋 4、疮痈,咽痛,毒蛇咬伤 5、虚热外感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地骨皮

【主要性能】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清虚热,热入凉血,清肺降火,生津止咳。

【应用】1、阴虚发热 2、血热出血 3、肺热咳嗽 4、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或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银柴胡

【主要性能】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应用】1、阴虚发热 2、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煎服,3~9g。

胡黄连

【主要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应用】1、阴虚发热 2、疳积发热 3、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5~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