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燕山茶社 2019-10-18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01《透明的红萝卜》创作前后

1984年的秋天莫言走进解放军艺术学院, 是文学系创作班的第一届学员

1985年 春天,莫言就写出了《透明的红萝卜》以及成名天下之知,引起文坛重视。

在《透明的红萝卜》之后,莫言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发表《枯河》,《爆炸》,《金发婴儿》《白狗秋千架》等 再到 《红高粱》系列小说,形成莫言在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在1985年第2期《中国作家》上,这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能够跻身于这样的刊物,对每一个作家来说都是一种标志。莫言非常幸运。

《透明的红萝卜》写成后,被他的老师徐怀中推荐到《中国作家》得到发表。

而且,就在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的这一期《中国作家》刊物上同期发表了莫言的老师和同学徐怀中和军艺文学系部分作家对这部作品的座谈讨论。

题目就叫《有追求才有特色》。

据许子东回忆说《透明的红萝卜》受到高度的好评,但评价尺度却各有不同,有人夸奖作品体现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细节何等真实,有人大讲红萝卜的意象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老作家汪曾祺的发言最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评论,他说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核心情节,除了小黑孩以外主要的人物,一个铁匠一个石匠,还有一个女的好像叫菊子吧,这个女的跟一个石匠要好,铁匠也喜欢这个女的。最后铁匠和石匠打起来了。这个铁匠对小男孩很不好,平常老欺负他。石匠对他非常好,但是最后当这两个男人打起来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居然下狠招去帮助那个对他不好的铁匠,害得菊子姑娘最后受伤,眼睛瞎了。

汪曾祺问大家:你们觉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莫言在旁边还是不说话

结果汪曾祺解释说:

这个小男孩虽然未成年,可是他暗恋菊子,暗恋这个女主人公,因此,虽然铁匠对他不好,可是他更恨的是对菊子要好的石匠。所以他写了一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我估计莫言是第一次听到弗洛伊德。

优秀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多重蕴含,让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耐人寻味,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争论的空间越大,作品的影响越大。

而且,如果不是在80年代,在文坛上轰轰烈烈地进行 创新竞赛的良好氛围当中,这样快捷及时地推荐新人作品的现象是很难想象的,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莫言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一颗文学新星升起在当代文坛。

《透明的红萝卜》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一再地成为莫言小说集的书名,出现在各种版本中许多年过去了,问他人士讲起《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引起的轰动,还是那么激动兴奋,同时在想读者推荐如何阅读莫言作品时他们也纷纷把《透明的红萝卜》作为阅读莫言的起点。

对于莫言自己,他对《透明的红萝卜》在他的创作道路上的重要性,也是非常看重的。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演说《讲故事的人》演讲中他这样说:

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悉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讲故事的方式,坦率的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期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经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 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咄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作品中最具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

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的表演。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2.瘦弱而神奇的小黑孩先声夺人

对他的小说的他的创作特色,有一种比较深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透明的红萝卜》特点

瘦弱的小黑孩先声夺人,这是一篇在孩子的眼睛中展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的作品,

主人公叫:黑孩 十岁左右的农村小孩

他既是作品的主人公,又是作品中各种事件的在场者,观察者。这和我们通常的儿童文学是不一样的,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以孩子为主人公。但是他们或者是仅仅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在儿童和成人世界的关系上发生纠葛,矛盾。

《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孩子来到一个成人的世界,孩子在展开自己的心灵想象的同时,也在观察认识体验着,那样一个特定年代的成人生活的世界,同时

《透明的红萝卜》并不是一个按照我们通常的分析,有矛盾的开端,有发展,有矛盾的高潮,有结尾,以情节和冲突见长的作品。

而是让黑孩的一双眼睛既看到现实生活的沉重,也看到现实生活的欢乐。同时看到一个神奇的想象的世界的作品。

写这样的一个孩子

儿童视角,孩子的目光,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在莫言的作品当中,就形成一个先后相承、不断采用的一种叙述视角。不管作品当中,讲的是什么年代,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儿童的参与,儿童的观察和思考,都给这些作品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别致的、对读者有很多的诱惑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元素。

莫言的笔墨先声夺人,作品一开始,就把这样十岁左右一个孩子身体瘦弱,发育不良,细胳膊细腿,刚刚 打过摆子(就是得过疟疾),不知道是否痊愈,既愚钝之极又灵性十足的孩子,写的过目难忘。生产队指派小石匠和小黑孩到公社水利工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人物,细节环境,事件都是要用语言去刻画出来的,学习文学课程,就是要提高自己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超越那种看故事看热闹的层面,领悟文学的魅力所在。

在描写小黑孩瘦弱不堪上莫言非常着意笔墨非常摇曳,营造出一种生命的张力。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3.小黑孩走进新奇而沉重的成人世界

《透明的红萝卜》故事并不是很复杂,但是它有几条情节线,一条是黑孩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那样一种生活状况和心灵世界。在一条是他所观察到的成人世界。包括这样几组人物关系,

一组是 五人世界:黑孩和小石匠,小铁匠,老铁匠和善良慈爱的菊子姑娘。小黑孩砸石头砸伤了手指,被指派到桥洞下给铁匠炉拉风箱,和老铁匠小铁匠一起劳作也把关爱他的小铁匠和菊子姑娘引到铿锵的打铁声,和熊熊的炉火旁边。

在一组是三人世界,三角关系

小铁匠,小石匠两个都很优秀的年轻人,通过小黑孩结识了美丽善良的菊子姑娘。都爱上了菊子姑娘。由此围绕爱情展开激烈的争夺和决斗。

在一条线索是老少二人组,师徒关系

这是老铁匠和小铁匠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手工一人之间师傅和徒弟教和学,怎么教,怎么学,当然还有潜在的成规。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黑孩好神奇

4.承受苦难,挑战苦难

小黑孩,一个苦孩子,非常苦。母亲去世,父亲远走关东,继母呢,自己有一个儿子,还经常酗酒,喝醉了就对小黑孩又打又咬,对他的排斥厌弃可以理解。

小黑孩在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尽管天气越来越寒冷,从秋天到深秋,但是黑孩永远是光着脊梁,让人们看到后,不由得感到自己的肌肤都变得寒冷起来。

小小的少年,面对这样沉重的劳动,他的付出,他的感受会如何。作品里写他砸石头,举起那把羊角锤来晃晃悠悠,左拐右拐画了多少个曲线菜落到石头上来。在苦难当中生存并没有被苦难所吓倒,让我们对小铁匠那样对他产生恐惧敬佩惊叹。

5.非凡的痛感与绚丽的幻美

小黑孩独特的心灵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他很迟钝,似乎他没有多少痛苦感,也没有语言能力,作品并没有讲黑孩是不是一个哑巴,但是黑孩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话,这或许就是所谓钝感力,这种感觉的迟钝,语言的匮乏,和小黑孩的性格,和他心灵的另一侧面,形成有趣的对照。他有一种超常的感觉能力,同时又有一种独特的理想追求,这样一个孩子,保持了对现实、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敏锐感受,一种奇特的通感,把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融为一体的那样一种感受能力。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程光炜这样说

作品没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那种贯穿始末的“矛盾红线”,也不去组织人物冲突,黑孩的感觉占据了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甚至淹没了人物和故事。这篇小说和很多作家的作品不同,推动小说发展的不是情节,而是主人公汪洋恣肆的感觉世界。这种莫言式的感觉“天马行空”,率性而为,可以说毫无章法。但“天马行空”的感觉表现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却意义异常。因为黑孩的感官对“现实”是“关闭”的,只对“现实之外”的幻想世界打开。这种特殊感官对后娘的虐待、刘副主任和小铁匠的欺负“毫无感觉”,但大自然却在它面前展现了自己的极端之美,极端之自由黑孩正是为这现实之外、处于幻想之中的“自由”而活着的。在1970年代,这也是一种“活着”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