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省德令哈市: 戈壁滩上造良田

 新乡的天空 2019-10-18

2018-08-13 18:03 来源: 中国土地整治网 

  夏日的青海省德令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记者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核工业地质局、德令哈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驱车42公里,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乡浩特茶汉村土地整治项目区。放眼望去,只见彩旗飘飘,机器轰鸣,繁忙的施工现场呈现在眼前,为寂静的戈壁增添了生机。

  据项目建设单位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工程勘察院负责人郭岐山介绍,项目区项目主要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等工程。建设总规模2.5万亩,土地利用现状均为其他草地,海拔高程在3171米~3203米之间,项目完成后可为德令哈市新增耕地面积2.4万亩。

  戈壁造田,实属不易。自今年5月开工以来,在青海厅、海西州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青海工程勘察院克服施工作业面广、工作量大、雨季有效施工时间短等困难,做了外委勘测、可研设计、水资源技术论证、前期临时占地补偿、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组织协调等大量工作。目前,土地平整工程已完成90%、灌溉与排水工程已完成75%、田间道路工程已完成70% 。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水利灌溉工程、田间道路修建、土地平整以及防护林工程等工程措施,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农田生态系统。有效缓解了项目区多年来的风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大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固土护田,起到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使项目区内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并逐步改善。

  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土地整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通过将荒漠化草原改造成高标准农田,使德令哈市在增加耕地的同时,区域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实现了土地整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当地村民说:“开了田,有了地种,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关心,心里暖的很。”

  据悉,该地区为蒙古族聚居地,家庭收入来源较单一。项目规划投资回收期为6年,整理后项目区耕地等级可达到周边耕地的质量等级,为当地牧民每年带来超过2159万元的收益,户均将增收50余万元。

  如今,项目完工在即,村民对未来充满了期许。“以前家里的草场都荒完了,看着别的地方草好、水好,心里盼着自家也能有这样的地,土地项目整治后,荒掉的草地能种油菜,等油菜长成榨了油,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份钱。”有村民告诉记者。

  在现场调研时,青海厅厅长杨汝坤强调,项目实施中要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使项目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农民增收的“效益工程”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