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360QAQ 2019-10-19

草书究竟产生于何时,什么时间正式作为一种字体通行使用的?这是书法研究、文字学研究等学者讨论多年的问题。我们也曾对草书的萌芽与成熟时间有专文讨论,只是以前因为材料的限制,很多意见比较谨慎。2003年长沙走马楼出土一批西汉简,这对草书的形成和通行使用问题有非常重要作用。草书的产生和萌芽问题目前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定论,除非有更早的草书新材料发现,否则这个问题很难再有突破。所以这里不多说草书的萌芽和产生问题,主要讨论草书的形成与通行时间下限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想通过走马楼西汉简这批新材料来说明,最晚什么时候草书已经开始形成并通行使用。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走马楼西汉简,图片来自《简帛研究·2018秋冬卷》251页

1930年,沙孟海发表《隶草书的渊源及其变化》一文。该文先对整个中国文字的分体作了概说,对传世文献中的籀书、篆书、隶书、草书(即章草)、今隶(即真书)、行书、今草七个主要书体作了概述。然后对文献中记载的书体排列顺序、来源作了讨论,提出传世文献记载中隶书、草书的演变顺序存在问题。然后从《流沙坠简》中选取出有年号、书体风格有代表性的简,并按照字体分类。根据分类材料得出结论是:隶法在战国时已有了,至迟在前汉宣帝时已成熟。草法在前汉宣帝时已有了,至迟在前汉末后汉初已成熟。今隶在前汉宣帝时也萌芽了,至迟在后汉顺帝时已成熟。今草成熟期,约在后汉中叶。我们曾说过,这篇文章虽然结论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不说极有开创之功,很多后世研究结论与此文结论相差并不大。如唐兰《中国文字学》认为“草书的成熟,至晚也在西汉末,东汉初”,还有裘锡圭认为“草书正式形成为一种字体,大概在西汉中期偏后”,“至迟不会晚于元、成之际,很可能在宣、元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唐、裘二人研究结论与沙孟海结论基本不差多少。也是目前在草书最后形成时间上相对认可的结论。后来的大多数学者基本沿用了这一说法。不过现在走马楼西汉简出土之后,这个说法要重新修改。

走马楼西汉简的年代非常确定,因为其中有非常明确的纪年,纪年显示这批简的断代下限应该在公元前120年。这批简中出现了大量草书字形,而且很多字形与后来的草字形基本一致。为了方便对比,下面我们截取一些字形。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走马楼西汉简中的草书举例

从表中所截取的字形可以看出,走马楼西汉简中很多文字并不只是简单的草率写法,而是已具备草书的基本特征:牵连与简省。在此之前的一些材料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一些牵连简省的文字,但只能说明萌芽的个别现象,而在整批走马楼简中牵连与简省已经不是个别偶尔现象,类似上面的草字还有很多,说明走马楼西汉简中的草书已经可作为一种书体形式,而不是草书的萌芽状态。许慎在《说文》序中说“汉兴有草书”,其所指的应该就是走马楼这种草书。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走马楼西汉简,图片来自《简帛研究·2018秋冬卷》251页

走马楼西汉简草书出现的形式、草化方法、草化程度都与居延汉简中的草书十分相似。都主要以时行时草的间杂形式出现,都是简省为主牵连为辅的草化方法,草化程度虽比较高但还不具备规范性。不过相对而言,走马楼西汉简确实没有居延汉简的简省程度高,比如上表第一列“得”、第二列的 “书”、第三列的“将”,这几个字在这批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居延汉简中字形如下: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这类字在居延汉简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对比可以看出居延简的草写简省程度已经基本与后世完全成熟的草书字形一致。这类字形只保留了原字的主要轮廓,但在走马楼西汉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形没有像居延简一样简省,书写仍然较复杂。不过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这批简中的文字是以草书为主,而这种草化特点反映了草书发展初期的状况。居延简的草书与后世完全成熟的草书对比也是如此。可以说,走马楼西汉简代表的是草书形成初期的特点,到了宣、元之际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因为我们看到宣元之际的材料,其草书文字的牵连简省程度和具备草法文字的数量上,都明显变得更高更多。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永远器物簿局部(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约到了王莽时期,草书出现飞跃式的变化,我们看到这个时期前后的尹湾汉简中的草书《神乌赋》、马圈湾汉简中的草书,在用笔、结体、牵连形式等方面更加接近传世的章草或今草。这时期所见的草书远超西汉草书,此时草书已经完全成熟。至此草书开始进入不断规范统一和艺术变化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东牌楼东汉简、尚德街东汉简中的草书,与传世王羲之的草书已经十分接近了。而且这时草书的草法不再是以前简单的简省和牵连,已经有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变化形式。因此,如果从现在所见的实物来说,走马楼西汉简属于草书形成后初期的状态,宣元之际或西汉后期的草书简代表的是草书发展中期的状态,东牌楼东汉汉简、尚德街东汉简中的草书代表的是汉代草书全盛阶段的状态。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神乌赋》局部(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总之,走马楼西汉简的文字可确定为草法特征明显的草书,那么以往草书的形成时间要因为这批新材料重新界定。可以确定,最迟在西汉武帝元朔年间(前128-123年)草书已通行,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字体。如果按照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走马楼这种草书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演变的结果,据此可知许慎所说的汉兴草书,应该就是走马楼西汉简这种形成初期的草书。

你知道草书什么时候形成并通行使用的吗?

本文作者为湖南大学副教授李洪财,文中图片如未注明皆为作者独创,转引请注明。

参考文献与引用文献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献研究》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7页。

沙孟海《隶草书的渊源及其变化》,《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75页。又见于《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二集125-128期,1930年11月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138页。

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考古》1974年第1期。

李洪财《走马楼西汉简的断代》,《简帛研究2018秋冬卷》,2019年。

李洪财《汉代简牍草书整理与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