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光,南北迥异。相对于北方粗犷的风格来说,南方的温婉水乡更加吸引人。吸引着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性别的人。 “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等耳熟能详的俗语。不仅体现南方重要的经济地位,也让身在北方的中国人无比艳羡南方的自然风光。 提起南方风光,总是会人让人联想到水乡。有水乡,便有河道。河道中,要么是温婉的小桥流水,要么就是宏大气的京杭大运河。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一下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隋炀帝,一个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缔造者。 后世对他评价,似乎是贬胜于褒,从“炀”字就可以看出。隋炀帝留给后人的印象无外乎暴虐,奢华,贪婪,好色,好大喜功。 后世影视剧的形象化,将隋炀帝描画成了一个多情浪子。这个帝王形象是通过萧后和杨丽华来塑造的,弱化了政治立场,更加注重情爱。 虚幻的恩怨纠葛比起现实的利益纷争,无论是逃避也好,还是人类天生对富含情感的事情更加向往,更加相信,人们都更愿意去谈论前者。也许不是相信,只是当做谈资。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形象 再加上他的后世是唐朝,拥有着贞观之治,被外族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这些人与隋炀帝对比,更是让隋炀帝显得毫无帝王气质,更无半分功绩可言。 乱杀忠臣致使有志之士齐聚瓦岗,苛捐杂税导致民心不稳,军纪混乱导致战斗力下滑,经济凋敝使得频频发生农民起义,在位期间修筑宫殿、运河,只为满足帝王的享受之心。 修运河图 不过,历来对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外界是褒贬不一的。虽然他曾经开凿京杭大运河,但传言是为了乘龙舟游戏江南,远征高丽更是不尊国情,穷兵黩武,最后败光家底儿,惨遭失败。 似乎京杭大运河,对隋炀帝时期的人民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对漕运来讲举足轻重。 1.邗沟又叫山阳渎。一项工程的修建,总是取决于当时统治者的需要。邗沟最早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的国家诸侯争霸,战乱频繁。时刻上演着吞并与被吞并的惨剧,弱小的想变强大,强大的想更强大。于是,一切手段的使用,不过是吞并他人的体现。邗沟产生于此时,它的作用不言而喻。 吴王夫差为了攻打齐国而开凿。利用他运输前线战略物资和兵力。 吴国处于现今江苏境内,境内有大小湖泊相连,利用天然的地势,加上人力与当时的技术足以沟通长江与淮河。 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新修整河道。古河道得以重新疏通,沟通了淮安和扬州。随着后来经济中心的南移,南方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邗沟的运输功能得到大大发展。 2.江南河江南河的由来与邗沟相似。不过根本性质却不同。江南河是由于人民的需要,加上自身地理位置优越,自发挖掘而成,并非出于任何军事目的。 它北起江苏镇江,南至浙江余杭。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岸青砖黛瓦,各色船只在江中往来,人声鼎沸。 欣赏风光的也有,商量买卖的也有,船中的叫卖声,儿童的嬉戏声,还有划船的水声,与岸上建筑交相汇映,共同铸造了一幅和谐而又美好的江南画卷。独特的地域风光成为了人人艳羡的江南胜地。 此时的江南河,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美丽,更是走上了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成功,长江和钱塘江水系成了重要的人口密集地。南方运输物资多靠水运,水运逐渐取代陆运成为主要交通方式,江南运河的地位水涨船高。 3.通济渠运河的这一段始建于隋朝。隋朝国都位于长安,想来隋炀帝的本意是将运河修到国都门前。虽然通济渠北起河南荥阳,南至江苏盱眙。但距离陪都洛阳不远,而洛阳到长安有淮河联通。 通济渠修筑之后,隋炀帝便迫不及待的乘龙舟下江南,与自己的后妃一起,开始了荒淫无度又奢华的生活。 传说此龙舟,共容纳二十几万人,船内装饰用的是金银,吃穿住行与皇宫无异,龙舟成了一座水上宫殿。雕梁画栋,丝竹声声,衣食享乐,奴婢服务,群妃舞蹈。挽船的士兵就需要八万余人。 沿途也是坑坏了无数黎明百姓。龙舟上的食物需要沿途的百姓来供给。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再加上统治者的实力不行,并无任何治国良策。百姓本来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衣食尚不能自保,而龙舟的要求又超过了本地百姓的承受能力,有正直的官员请求停止继续南下。 发怒的隋炀帝杀了一切劝谏的官员,京杭大运河中有褒有贬,一部分也是因为杀戮过多。隋炀帝的龙舟一路踏着百姓与正直官吏的鲜血,到达了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扬州。 不顾黎明百姓生死,不听官员劝阻,不反思德行过错,只凭借自身的喜恶去享乐,隋炀帝已经奠定了一个昏君的基础。后来果然葬送了隋朝的基业。 后来的通济渠,由于在北方水土流失,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不再具备河道运输的良好条件,逐渐丧失了本来的运输功能。明朝后来的截弯取直,已经废除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河道。 4.永济渠这道沟渠沟通黄河与海河。是运河的最北段。 隋炀帝御驾亲征高丽,曾经乘着龙舟通过此河道。可见,它的运航能力也是一流。北至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对北方用兵时运输物资与士兵,通过此渠道会更加方便。 所以,这条渠道的修筑最主要的因素是军事价值,由于北方的水上交通不便,加上后期的商业中心南移,几乎没有商业价值。 京杭大运河对古代的人民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小到满足日常出行,大到支持商业运行。对政府来讲,也是十分重要。明朝时期,更是有1/3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漕运税收。 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交通方式的出现。空中有飞机,陆地有高铁,高速公路更是发展迅速,内路河运不再那么具有经济效率。京杭大运河也失去了以往那么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但我们并不能忽视,曾经的它带给了我们生存的巨大支撑力量。 在文化需求愈发重要的今天,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京杭大运河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有着千年来文化的积淀,成为了无数人们旅游的选择。 无论是何种方式,经济也罢,文化也行。京杭大运河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不同时代,都能发光发热。 传承千年的悠悠河道,历史的痕迹总是不能轻易的抹灭。属于古代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现在发达的科技彼此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致。由内而外散发的美,让人不自觉的愿意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 京杭大运河 常说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我觉得此时此刻也可运用此句。京杭大运河就像一位有颜有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光发热的榜样,值得我们去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