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 重阳佳节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这一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一些人认为人口老龄化作为不可逆的全球趋势将给社会带来负担。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提出,老龄化拥有前所未有的积极意义,老年人力资源或许能帮助我们应对各种社会挑战。 在重阳节的今天,我们整理了哥伦比亚大学老龄化研究专家、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Linda P. Fried教授的近期采访,一同深入探讨老龄化为21世纪带来的机遇,谈谈老年人作为 “将希望传递下去的一代人”,是如何“助力把这个世界变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好”。 增长的30年是人类生命的新篇章 预防衰老,运动是关键 问:目前为止,老年学有哪些重大发现? 问:我们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问:在美国,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应对这类疾病,您有哪些建议? 老年人依旧能高效工作 问:您关于高龄劳动者有哪些研究发现? Fried: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很多行业中,年纪大于65岁的劳动者依旧能高效工作,他们拥有的宝贵工作经验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从白领到生产线都是如此。还有一项德国汽车工厂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生产线上的团队跨越了多个年龄段,他们将在工作中犯更少的错误。 问:雇主们知道这些信息吗? Fried:很遗憾,年龄歧视依旧存在于很多企业中。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聘用或返聘老年员工的好处。一些美国大企业已经开始雇用老年员工,因为他们发现年纪大的顾客更喜欢与同龄人沟通他们的健康需求或退休计划。而很多受人员流动影响较大的小型企业也越来越依赖老年员工,因为他们有系统的知识与经验。 总的来说,跨年龄层的工作团队对企业对员工来说是双赢的。 问:一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就业将对年轻人就业造成影响,您怎么看? 老龄化冲击全球,中国亟需新措施 问:只有工业化国家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吗? Fried:全世界都正经历着类似的人口变化。某种程度上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面临老龄化时,会经历更艰难的时期。这些国家大多缺乏针对老年人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些国家的吸烟率、酗酒暴力率、糖尿病发病率、中风发病率与心脏病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国民受教育的机会也在变少——这些将让老年人更容易拥有体虚、痴呆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目前,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很多同事与国外的公共健康专家合作,基于我们各国的学术基础,探究发展中国家在面临这种人口变化时,应当如何做好准备。 问:你们目前有哪些共识? Fried:哥大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政策对老年居民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街上建更多长椅、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公共交通服务、邀请他们在当地大学或教育机构上课,使他们持续参与社会生活,这些举措能大幅提升他们的身心及社会活动水平,从而提升总体健康水平。全世界各个城市都能采取这种非常划算的举措。 当然,也有大规模的相关措施。现在,我的同事 Kavita Sivaramakrishnan 正在印度、中国与肯尼亚工作,了解当地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的项目在文化层面的相关措施。 我们相信,扩大类似项目极其重要,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正经历一系列社会变革,与几十年前在美国上演的类似:孩子们长大后搬离父母去很远的地方居住,因此没法在父母老年时提供及时的照顾。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目前是最需要采取新措施的国家。 *本文图片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