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太极拳流派太多了,导致很多初学太极拳的朋友,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问:“到底哪家太极是正宗?练哪种好?”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不容易,因为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正宗,这就导致很多新人不知所措。其实这个问题,不说新手,可能很多练了多年的太极拳友都搞不清楚。 但是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因为想分辨正宗,只需要看他的拳法、拳理合不合拳经就可以了。合的就是正宗,不合的自然就不是。 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拳经有张三丰的《太极拳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以及张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大家可以用这几个拳经来验证、对比。 比如说现在很多教太极拳的老师,动不动就说这劲,那劲的。那么这些劲是怎么来的?你问他,他说得清楚吗? 其实拳经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这劲得从“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中来。这个行气是什么?是循经。 循经是真气在人体的经络脉道中循环,以经络为核心,把“经脉、“络脉”和“孙脉”都走遍了,就是说行气遍布周身了,什么地方都走到位了。这时真气就能慢慢地滋润周经百骸,使肌肉、筋骨、皮肤、神经、血管都得到良好的温养,壮大。 在这个基础上,周身肌肉收缩、崩紧,力量浑然一体,才能达到“运劲如百炼钢”。这种力量是由极致的柔才能转化为无限的刚,所以说必须要有循经才是正宗太极。 循经是一个比较高深的功夫,要有专修,也必须要经过卓绝的努力,短时间不容易达到。那么我们怎么判断所习练的功夫是否有这个内容? 循经前面的内容是潜气内循和气与力合,潜气内循就是你练拳的时候,体内的气机会随着你的动作反复的运行,周转。这时候的气机主要运行于经别和经筋之间,潜于皮下,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 传统功夫讲“限期取证”,你练了一段时间,有没有这种身体健康好转,有没有这种真气往来之感,都要“限期取证”。得到证实了,我们就观其小效,验其大成,进一步地去追索下一步的境界。 这股内运潜行的真气与人体的肌肉,筋脉结合之后,产生了气推形动,则是气与力合的阶段。等这个阶段稳固了,就可以借助各种外物进行锻炼了,这是开始外炼了。 太极拳如果始终只是空手行功,你功夫练得再高,也只能打普通人。实际上我们练太极拳时,为什么要屈膝行拳或站桩,这就是在借助人体的重量来锻炼。 拳谚有云:“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其实真正的好功夫都是这样的。单纯只练外在的筋骨皮,或者单纯的只练内里的那一口气,都不是完整的好功夫。 太极拳的行拳走架,站桩行功,其实已经把腰腿的力量给练了。那么手上呢?你不练了?就只凭真气或内力打人? 碰到另一个内力跟你一样的,但是别人外炼了手上功夫(手持过重物外炼和排打过),你怎么办?他一拳过来,你手一挡,内力相互抵消了,可是别人筋骨比你强健,别人一收手,啥事没有,你一收手,碰着的地方全青了,怎么办? 上面说的是武技,其实如果两人天赋才情相近,也同样努力的话,你内力也比不上别人同时外炼的。这个有实证:真正用心练了太极拳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悟,蹲得低一点的时候(在适合自己承受力的情况下,如果强行硬遵的没用),手上的力量就比较强。 这是因为蹲低一些的时候,对于腿部的气机压迫就比较大。在这种压力下,气机运行的力量和速度就更强,作用于手部则让手的力量会增大。 而且有了一定内功基础后,练手(手持重物或排打过)能让手部的气机运行速度更快,使经络更为通畅,自然内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增强。 这一块我是有真实体会的,原来因为身体不是很好,一直是空手练功。后来开始练剑,才练了几天,练功的时候,手部气机的通透感和力量感就强了许多。 当然手持重物练功有专修的法门,不是说你随便抓两块砖头或沙袋练拳就可以,那不行。而且这种手持重物的修行应该是在有一定内功基础上,这样效果更为显著。如果没有内功基础,直接开始练,那就是单纯熬练筋骨皮肉的外功。 当然太极拳的行功,有着诸多次第,包括早期的抻筋拔骨,分经流注;以及中期的行拳走架,内炼循经;再之后则是推手,散手、打手,对练的练习。由此可见,真正的宗风太极拳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并不是如同社会上的那般,只是套路。 可以肯定的说,有内修,也有外炼才是真正完整的太极。当然外炼是属于内炼有一定基础之后才开始教导的内容,事实上,很多修习循经太极拳的学友都较少接触这方面的内容。 因为很多人学习太极拳都是因为身体不好了,想强身健体的。而外炼多属于武技方面的演化,所以相对教得少一些。但是早期传的妃环杖,袖金圈,佗罗铃等诸多器械演练其实已经包含了外炼的功夫。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一书里也讲解了太极拳如何修炼铁沙掌和擒龙指的外炼之法。 书写此篇文章,也是让真心喜欢中华武术的朋友,能真正认识到中华内家武学的深奥,并且能从中学会分辨真功夫的方法。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真元修真法传人 凌霄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