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雅意:古砚的养护

 不易齋2 2019-10-20

  

古砚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真可谓“价胜金玉”。因此,砚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砚的特点,养护应从四个方面进行。

古砚欣赏


隋唐  三足砚

配匣。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丝、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隋唐  箕形砚

用砚。砚的使用,主要是磨墨。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使用新墨时,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地加力磨墨。佳砚不可用劣质墨,应用质地优良的油烟墨,以免损伤砚面。


隋 凤池陶砚

洗砚。砚使用后,应及时洗涤,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古人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用砚磨墨后必须用清水洗去砚上的积墨,将砚置于木盆内(不能用水泥盆、瓷盆洗涤,以免碰伤砚),用丝瓜瓤慢慢洗涤,涤去墨垢,又不伤砚,以皂角清水洗砚最佳。然后将洗涤干净的砚取出风干,放于砚匣内。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藏砚。将砚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日晒也易使砚匣干裂。在玩赏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接触金属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最常见的砚台的制作材料是石材,有来自甘肃南部的洮砚,来自广东端溪的端砚,来自安徽歙县的歙砚,,来自河南洛阳的澄泥砚(澄泥砚为泥所制)等等,这四种砚台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又称作端溪石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另有“南端北易”之说,“易”指河北易水砚。此外砚还有南北流派之分,一般来说,广东人喜欢端石砚,安徽人青睐龙尾砚,山西人推崇澄泥砚,而湖南人则看重祁阳砚。在形制上,唐开始使用铜雀台遗迹上的砖所做砖砚也曾流行一时。


唐  唐三彩十一足陶砚




宋  龙凤纹淌歙砚


元  弥勒石砚



明   端砚


清  抄手玉观


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


元嵌端石连盖长方形蓬莱仙岛澄泥砚


明陈洪绶铭抄手端砚


唐龟形澄泥砚


唐龟形澄泥砚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高凤翰铭田田端砚

陈端友制笋形端砚


陈端友制笋形端砚


纪昀铭螭纹端砚


纪昀铭螭纹端砚


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清  钱塘何溱铭虫蛀端砚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END

国风艺术在线 ◎ 每日与您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