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与式教学四种境界

 jxzhangyuliang 2019-10-21

作者简介:李现平,男,1965年生,河北沙河人,知名军事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师从中国教育学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学科开创者朱如珂教授。从军33载,曾任国防大学副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教育研究专家。

内容提要:依据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参与式教学可分为四种境界:境界一,提升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率;境界二,提升学生主体力量生长率;境界三,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贡献率;境界四,提升学生人类文明超越率。可惜,不少参与式教学改革迷失在路途中,谈何境界?

作者简介:李现平,男,1965年生,河北沙河人,知名军事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师从中国教育学界泰斗顾明远先生、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学科开创者朱如珂教授。从军33载,曾任国防大学副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教育研究专家。

内容提要:依据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参与式教学可分为四种境界:境界一,提升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率;境界二,提升学生主体力量生长率;境界三,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贡献率;境界四,提升学生人类文明超越率。可惜,不少参与式教学改革迷失在路途中,谈何境界?

参与式教学四种境界

——教学改革不要迷失在路途中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教育是对人向上生成的引领和帮助。教育伊始,完整的人已经存在;教育发力,帮助人出离已有境界;教育结束,人和教育都得到提升。

人类生命不息,终身教育不止。只不过,每一次的教育,都努力使人超越现有发展水平。而就人类总体发展趋势看,这种向上生成永无止境。而且,对于不同人、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之下,向上生成的境界与追求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是在向上、向善、向神、向圣生成。

因此,我很钦佩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只8个字,将教育的使命和学习的意境,揭示得淋漓尽致。

有了上述教育思想准备,才可以讨论参与式教学的境界。“参与式”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一种载体,一种表现,正是其背后的教育思想,赋予了它灵魂与境界。正所谓,境由心生。

据此,参与式教学可区分为四种境界。

境界一:提升学生的教学内容掌握率

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往往成为选择和设计教学形式的主要动机。在中国,这甚至成了占绝对优势的动机。

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能够提高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牢固程度,特别是知识记忆的持久性。

心理学上的“学习保持力”原理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记住: 他们所阅读的10%,所听到的20%,所看到的30%,所看到和听到的50%,与他人所讨论的70%,在现实生活中所运用和实践的80%,向别人所教授的95%。

显然,学生参与越深入,对教学内容留下的印记越持久。中国有句成语叫刻骨铭心,还有句成语叫切肤之痛,都表达了感觉或知觉刺激越丰富、越强烈,留下的印记或表象越深刻、越持久的道理。

所以,系统地设计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形式、参与深度、参与频率、参与范围等等,显然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通过已有知识技能网络,“网罗”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它实质上是通过各种感觉渠道与信息链路,将新知识新技能牢牢地“绑定”在自己已有的智力结构中。

按照这样的原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为他们接通那个在他们身心中已经存在的已有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庞大网络,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成功地为学生的新知识新技能接通了已有智力库存的网络,而没有进一步意识到提升学生主体力量的迫切性,没有树立起促进学生主体性成长这个更为崇高的目标,那将是参与式教学的一个巨大遗憾和重大损失。

境界二:提升学生主体力量生长率

极大地提升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力量,使他们尽快走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自主实践的道路,这是参与式教学的更高境界。它很好地体现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的理念,以及近来流行一时的主体性教育思想。

不过,这一思想在教育层面容易接受,但在教学层面却往往会受到冷落与忽视。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教育语境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而教育通常被理解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受教育者品德、知识、能力等各项素质的社会活动。

正是由于我们先入为主地将完整的人的教育培养,分解成了其各项素质的培养,并从这些“器”与“技”的层面来定义教育这个概念,所以从学校到家庭,大家普遍急功近利地来对待和理解教育。这就造成中国教育体系中,只见人的各个方面却不见完整的人,只见教学却不见教育的奇怪现象。

在学校教学目标中,就只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不再有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的主体性发展这个更为宝贵的目标追求。

我们大家已经忘记,这些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习惯等等,都是为培养完整而强大的主体服务的;如果这些素质项不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而强大的主体当中,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这是严重的“误置主体谬误”,即错误地将载体当成了主体,将工具当成了目的。在这种谬误下,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的或教学任务中,再也找不到完整的人,找不到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只能看到大量具体的素质项,比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所以,一旦教师们真心想按照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来进行参与式教学改革,他们就会与现有的教学任务相冲突。这种改革不仅不利于完成已有教学任务,相反还会耽误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们必须明白,教师的教学或教育工作,代替不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教学或教育工作,正是为了帮助和加速学生作为主体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教学或教育工作,必须转化为学生作为主体的成长与进步。学生作为主体的成长与进步尺度,必须成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

只有首先确立起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我们才能够看到参与式教学促进和帮助学生主体性成长这个更高境界。

但是,如果我们成功地将参与式教学提升到了有效促进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成长这一境界,而没有进一步意识到,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作为主体能够对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成功做出贡献,提供价值,那将是参与式教学的又一个巨大遗憾和重大损失。

境界三: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贡献率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受益者,也是教育价值的提供者和教学效能的贡献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一立场,对于参与式教学的成功,也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但是,具备这一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的教师和家长少之又少。我们通常只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引导帮助,而想像不到学生也可以为教学任务的完成,贡献独特的教育价值。

早先研究军校教学模式改革时,我非常关注美国西点军校人才培养经验。起初我们很难理解,同样是4年制的生长军官本科教育,为什么西点军校能够跻身于美国最佳大学和美国最佳公立大学两个排行榜榜首?为什么美国几所军种官校所培养的企业总裁,比任何一所美国商学院所培养的总裁都要多?为什么西点军校能够长期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和楷模?

我发现,西点军校的真正杀手锏,并不是它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教育技术,也不是它充足的办学经费和教官资源,而是它数百年来形成的学员自治文化和自我教育传统。换句话说,西点军校学员是被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西点军校的五项教育计划——强大的领导力教育和训练计划、强大的军事职业教育和训练计划、强大的高等学术教育计划、强大的大学体育运动教育和训练计划、强大的荣誉道德教育计划——基本上都是由军官设计与指导,由高年级学员组织和实施的。而军官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培养高年级学员来教育、训练、管理、领导、组织、推动低年级学员。

比如,在西点军校著名的“兽营”训练中,具体担任教练员的是三、四年级学员;在西点军校著名的“荣誉道德审判庭”中,12名审判员都是来自三、四年级的杰出学员,只有1位具备律师资格的军官从旁指点;西点军校的各类俱乐部以及它的学员旅,日常管理运营都由高年级学员负责。

无独有偶,最近在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研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培养方案时,又一次让我领略到了这种无处不在的大学生自治文化和自我教育传统。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欧洲率先进入创业型大学行列,堪称欧洲创新创业教育的旗帜。在其培养方案中,有一门课程叫“内部项目”。资料显示,在这项课程里,大学生们要负责“组织与实施”培养方案中的所有国际交流、企业对接、项目路演、创业竞赛等项目活动。这不免让我们疑惑——在一门课程里,学生的职责不是认真聆听、做笔记,而是组织、管理和运营!这如何理解?怎么可能?

在请教了一位来自德国,并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接受过培训的留学生之后,我们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理性:这是西方历史久远的大学生自治文化和自我教育传统——学生通过担负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既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管理才能、表达协调执行能力、经营设计开拓意识,同时也教育和培养其他同学,并为教学的成功做出贡献。

这样的参与式教学,又有多少中国的学校和教师能够达到,能够触及,能够力行呢?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大遗憾和巨大损失。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认识到,这仍然不是参与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提升学生对人类已有文明成果和发展水平的超越意识与超越能力,才是参与式教学的至高境界。

境界四:提升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超越率

尽管在参与式教学的境界上,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但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的落后远不止这些。

参与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对于人类现有文明成果和文明发展水平的超越意识与超越能力。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

这样一来,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学和技能训练,就不能满足于知识点记忆与技能掌握本身,而必须能够引导学生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来体验知识的进化与技能的演进;从而发现自己在这一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激起创造新纪录和开拓新领域的豪情壮志。

这样一来,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力量的培育和帮助,就不能满足于实现其自身价值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声望,而必须从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激发他们承担更高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能够告别各种低俗的利己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将自己融入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这样一来,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相互教育能力的发挥,就不能仅仅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业成绩的角度加以安排,而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进步问题、人类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公平问题、人的价值问题等等,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始终站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前沿;从而让自己超越个人当下的生存境界,做到如哈佛大学校训所说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从这个意义上看,培养学生超过老师,必须成为师德的精髓、师道的灵魂,成为我们处理一切教与学关系的总依据。而相比之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尚在其次!

惟其如此,学生,教师,教育,国家,社会,人类,才能够走上良性循环,拥有日益光明的未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的理想目标,才可能达到。

近来,北京大学高材生,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由于博士论文攻克“雅可比猜想”,成就超过导师,而不被导师推荐工作,致使其流落美国民间20年;矢志不渝钻研心爱的数论问题,终因破解与“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孪生素数猜想”,而一举成名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他的导师,不是以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为己任,甚至在学生已经超过老师的情况下,心生妒忌,不予玉成。人性的弱点,就连这位美国台裔数学教授也未能幸免!

教育必须普遍地提升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超越精神,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老师,研究老师,超越老师,打败老师”的雄心壮志。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极大的挑战。惟其挑战严峻,更显难能可贵。

不过,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来看,参与式教学必须走到这一步。不能回头,也别无选择。

谨以此文,献给刚刚来到的2018,献给心心相印的教育同道,献给百业待举的“双创”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