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养生离不开这两种运动

 昵称49258855 2019-10-21

自古道教养生者无不重导引,导引就是握固动功!道家自伏羲黄帝以来,养生炼丹修仙的无不重视导引握固动功。

后世的民间的各种导引术和后世的各个门派的握固动功都是上古伏羲黄帝时养生者流传下来的。

其中,五禽戏和八段锦得到了上古自伏羲黄帝以来的导引握固术的精华!五禽戏和八段锦都是在道经里面有记载的,都是很好的握固、导引、动功!

现在必须得不断的强调的是,道家的本法,也就是上古道家早期的本法,是以动功握固入手的,以动功握固为重,以动功握固见性和结丹,坐忘还在其次!

因为自上古以来,修道之士无不重养生,健康长寿,这才是长生之道,如果像和尚一样天天打坐念佛,只会搞的一身病痛,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这是老弱病残的练法,不是道家的长生之道!

道家的长生之道注重动静结合,静修心,动修身。

五禽戏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它的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

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五中动物的动作和姿态,也就是五禽戏。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熊戏、鹿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相应的动物动作。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练习五禽戏,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而且各组动作还有不同的动作要领: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熊的彪悍特点表现出来;

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的姿态;练猿戏时要模仿猿敏捷灵活的特点,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的气势,才能将身体与精神融为一体。

常练五禽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一般有八节,锦者,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八段锦的“八”字,不单指段、节八个动作,还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

八段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出现了多个流派。总的来看,可分为南北两派,行功时动作柔和,动作多为站式的,被称为南派,相传为梁世昌所传;动作多为马步,以刚为主的,被称为北派,附会为岳飞所传。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其练习要领为:

1、松静自然。具体指,精神和身体要放松,思想和情绪要平稳安宁,排除一切杂念。

2、准确灵活。主要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

3、练养相兼。练与养,是相互并存的,不可截然分开,应做到练中有养、养中有练。

4、循序渐进。要求练习者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好运动量。

古老的传统的五禽戏和八段锦本身就是很好的握固、导引和动功!都是正统的道经里收录记载的!五禽戏和八段锦属于丹道炼形,养生和修炼,效果非常好!

自古道家无不重养生,所以也无不重导引,导引即是握固动功!从伏羲黄帝以来道家修仙之士一直都是这样,无不重导引、握固、动功!

五禽戏和八段锦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很好的导引、握固、动功!属于道家之流!五禽戏和八段锦练好了可以通小周天和大周天,以及达到胎息的地步!

练习时动中得静,就是丹道,动中得静,慢慢的就能达到见性!通达元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