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步入了中秋 ,昼夜温差开始变大,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感冒。孩子感冒了出现流清鼻涕,轻微的咳嗽或拉肚子,家长们不要轻易的就给孩子喂八宝惊风散、保婴丹、葫芦散或者一些含有清热解毒的中成感冒药,这些药物不能缓解初期的感冒,反而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呛咳!那么我们该如何缓解孩子的症状呢? 那么应该如何来缓解孩子感冒初期的症状呢? 1. 可以使用一些精油泡澡或者泡脚疏风袪寒解表。如果暂时没有精油可以使用中药代替。 用法:将生姜精油5滴滴入泡澡水中泡澡,泡脚则减半。 中药方法:艾叶50g,生姜打碎布包20g,荆芥50g煮水泡澡,若泡脚则减半 ,连续泡1-3天左右。 2. 给孩子做芳香小儿推拿,配合使用乳香、保卫复方精油按摩。外感四法为头面部的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开天门 开天门 别名叫推攒竹,线状穴。 【位置】眉心(印堂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操作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此操作法又称推攒竹。次数:推 50-1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功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 推坎宫 推坎宫 是线状穴位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以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并以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固定之,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 【次数】推 50-1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等。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 ①若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开天门、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合用,此为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 ②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配合运用; ③临床上此穴还可以运用掐法或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揉太阳 揉太阳 是点状穴位 【位置】眉后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 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 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次数】推 50-1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 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揉耳后高骨 揉耳后高骨 是点状穴位 【位置】 耳后高骨周围有完骨穴,为人体诸多的穴位之一,用手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操作】 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高骨,称揉耳后高骨,通常按摩1-2分钟。 【次数】 30-50次。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和惊风等。 【功用】 有疏风解表,安神除烦的作用。推拿小儿此处可调理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 ②惊风、烦躁可与按百会、清心经等穴合用。 为方便记忆,有人将头面四大手法的位置编成了歌诀: 天门眉中至发际,坎宫眉心延眉梢, 太阳眼角外凹陷,耳后高骨乳突找。 怎么样?是不是很容易,下次孩子在感冒发烧不用干着急啦,上面的手法和抹上稀释好的乳香、复方保卫精油先操作起来,同时可以配合之前介绍的退热穴位,如清天河、下推天柱骨等,配合退烧三宝(稀释好茶树、薰衣草、薄荷精油)看看症状是否有所缓解。如果鼻塞的厉害,可以配合复方顺畅呼吸揉双迎香穴,揉20-30次,也叫黄蜂入洞。马上可以缓解呼吸不畅顺的现象。 还有在做芳香小儿推拿时,要注意力度得当,手法柔和,以小儿能承受的力道为度,在按次数操作时以小儿皮肤微微泛红为度。但是要注意,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发病迅速,变化多端,家长们在给孩子推拿的时候,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状态,切勿盲目操作,延误了病情。 彭医生有10多年临床经验,龙凤胎宝妈,在临床及自己孩子成长总结了丰富的芳香小儿推拿理论。现响应国家政策及满足广大家长和小儿推拿爱好者的需求,推出芳香小儿推拿师的培训。原价29800元的芳香小儿推拿师培训,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线下理论学习、考试、创业指导和线下临床实习,现优惠价9836元。《芳香小儿推拿师》证书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发展服务中心颁发的,详情请咨询微信号peng188202266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