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春风》 69x100cm 伍小东 2016年 笔法是一种笔势状态 运笔过程中讲究“提、按、停、顿、转、折、搅、抹、涂、扫、拂、点” ,这些运笔过程中的用笔方式并非是机械性的招式用笔,运笔方式体现出的笔法,实际上是一种笔势状态的反映。 ▲《清风过池塘》21x30cm 伍小东 2018年 因此,在具体用笔过程中,从手腕动作和用笔方向上,有顺、逆、顿、挫、提、按、中、侧等用笔,其中顺、逆、顿、挫、提、按、中、侧这些用笔的方式,是可以综合连惯起来灵活运用的。例如,顺逆锋的顺锋转逆锋或逆锋转顺锋,中侧锋由中锋转侧锋或由侧锋转中锋,以及一笔动作中所包含的顿挫、提按这些微妙的动作。 ▲《欢喜自在》 29x19cm 伍小东 2018年 用笔,要考虑笔的性能,塑造形象时,应该在第一笔随后的二、三笔时,需有节奏变化的笔触,并顺笔路造势造型。有节奏的笔触,包含着用笔的变化和笔迹的形象。要加强对笔锋的理解,中锋、侧锋及由中锋转侧锋、侧锋转中锋的变化,这些是用笔。在用笔时还要注意速度,用笔疾缓快慢由心随意,要意气使笔,可以使笔而随机应变,因势行笔,笔笔生发,顺势造形。此有二要:一是用笔顺势造型,二是依据笔锋的变化走势来造型。在这过程中,你的趣味、你的性情、能力也就体现了出来,用笔墨塑造形象,画与画品追求是必须考虑的内容。 ▲《风和景明》46x70cm 2016伍小东 用笔造型造势、顺势布局布势,是画理的推行演进,如能知此并用于实践,就可不拘于常法,以笔生法趣,此为知理用法。知法理晓法趣,以笔定型,生意自出。一定要强调用笔,以笔造型、写形作画,而不能为形体所役。写形应严谨而形外求笔墨,求画外之意趣。以笔布势、顺势而为,一至十,笔笔贯通相连,笔墨相映、色彩交辉。于物外求画、求意,了去状物机巧,此作画之要法。至此,画成而气韵自生动。造型,是造物象之型,是用绘画材料对真实之象表现之型。如此绘画之型才可成为艺术之形之象,如是此,可求得自己的画样风度。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之说。 ▲《芙蓉花开》 29x20cm 伍小东 2018年 白描,中国画法之一。 白描一词,源于先人所说:“白画”,原指以墨线勾描物象的画法。但细审之,“描”法是对技艺方式的称谓,而“白画”则是以体式来命名的。且不论“描”的本义与引申义,“白描”一词的现代性乃是两者兼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观察点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所指。 ▲《雨后青天云破处》19x29cm 伍小东 2018年 白描之画的笔痕轨迹,因其行笔的疾驰缓行、起落轻重、正侧所产生的不同的意象,命名之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混描及柳叶描等十八式。十八之数,仅是便于传授讲解的规范之名,其实白画之“描”的变化远不止这十八式,而其取象立意也仅此一道一画而已。把单独写照形象的道道笔痕归为国画笔墨的行云游丝,从一般意义上的取象轮廓线,升华至脱离形象之上的用笔度量与表现,是墨线勾描物象画法的一大进步。 ▲《雨过天晴云破处》46x70cm 2016年 伍小东 对白描审美的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笔法、画法的表现规律。远在东汉的书家蔡邕书论《九势》中,对书法的用笔提出了“藏头护尾”等技术上体现出“肌肤之丽”的理论性总结。而东晋卫夫人之《笔阵图》,对书法用笔下的笔痕趣味概括出横划“千里阵云”的形象、凌空点画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般遒劲凝重的竖划等审美意象。可以说,在魏晋士人参与绘画之时,对造型取象的“线描”,已主动揉入了审美的趣味。美如“春空浮云”、“春蚕吐丝”之词便成了画“线”的审美称谓。此时对用笔效果的审美品评,成了对“书画同源”最恰的注解。 ▲《停云》 20x29cm 伍小东 2018年 然而,评定准则适用性具有阶段性。就美术而言,表现技术的完善和笔墨趣味的表现,都不是“画”的终极目的。从龟甲“取物象形”到绘画“骨法用笔”、“以形写神”,表现出技法的演进和艺术本体的显现,以至有效地利用技法形式来表现人类的审美情感、心性意象,以及对世界观念表达,才是美术的本来目的。 就白描而言:慧眼细看,世界千形白画银钩象;心法写照,形神一道游丝柳叶描。
▲伍《山风疏影》69x100cm 伍小东 2016年 名 师 名 师 近 期 著 作 《花鸟画写意画法教程》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8年 (购买链接) 《中国画基础技法.写意花鸟.草虫》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9年 (购买链接) 《累砚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9年 (购买链接) |
|
来自: 莉霞3cuuphoffw >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