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托古改制 王莽的悲剧在于,过分迷恋风靡一时的儒家经学,试图用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世界! 汉朝灭亡后,留下了一副乱摊子给王莽。为了摆脱困境,他立志改革,然而这种改革的着眼点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被史家称为“托古改制”。改革的一切理论根据就是一部儒家经典『周礼』。 王莽改制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也就是土地兼并及其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无法用儒家经典的教条解决的问题。 早在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就土地兼并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案,恢复井田制。但是,井田制由于不合时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要恢复它,无异于痴人说梦!后来,董仲舒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限民名田,即限制人民占田超过一定数量。在土地已经私有化,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时代,企图“限民名田”,是经学家按照儒家教条炮制的平均主义空想,写在纸面上很好,实际上根本无法实施。 王莽的改制比董仲舒更为雄心勃勃,不仅要限田,而且还要恢复井田制。他在诏令中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也就是恢复井田制,实行土地国有化。并且按照『周礼』记载的井田模式,把全国的土地重新平均分配,人均不得超过一百亩。这纯粹是王莽个人的空想,如果按照人均一百亩的标准平均分配土地,全国的土地根本不够分配。更何况,井田制是奴隶社会西周的产物。自从商鞅变法后,井田制被废除,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王莽取消土地私有制,禁止土地买卖,显然是倒行逆施,得不到任何社会阶层的支持:贵族,地主,官僚等通过土地兼并,集中了国家的绝大部份土地,他们不可能把土地交给国家。国家没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分配,农民按照人均一百亩进行分配土地只是一种空想! 三年后,王莽不得不承认土地国有化改革的失败,承认原先承在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王莽还按照『周礼』,试图实行西周的“官商”政策,即国家为工商业和物价进行控制,实行国家对经济部门和物质的专营,专卖。结果是,掌控专卖专营的官商进行垄断性经营,反而给了他们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机会。最终,国家没有增加收入,百姓却加重了负担。把社会经济搞得一团糟。王莽不得不在垮台前一年宣布废除这项改革! 至于其他按照《周礼》进行的改革:恢复古代币制,古代官制,禁止买卖奴婢等,都弄得整个社会乱七八糟,完全是一班腐儒在上演一出又一出闹剧! 王莽试图按照儒家经典重建一个大同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其初衷似乎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向前看还是向后看?要解决社会问题,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倒行逆施的结果,不但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使社会濒临崩溃的边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