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共6个含义
收起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他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孔融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他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字号字文举 出生日期153年 逝世日期208年9月26日 朝代东汉 性别男 民族族群汉族 代表作品《孔北海集》 出生地鲁国 主要成就在北海六年,颇有政绩 本名孔融 别名孔北海、孔少府 官职北海国相、少府、太中大夫等 地位建安七子之一 典故孔融让梨 更多 人物生平一门争义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 孔融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他都不到。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