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一文读懂深静脉血栓

 禅密行者 2019-10-22

肢体静脉可分为浅静脉与深静脉。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下肢深静脉与 大动脉伴行。

下肢静脉系统疾病以静脉血栓最具临床意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 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学资料;美国静脉血栓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0万 例。经典的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认为本病主要由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引起。 原发性因素包括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S蛋白缺乏、C蛋 白基因突变、V因子Leiden突变、XII因子缺乏、凝血酶原基因突变、溶酶原缺乏等。继发性因素包括肥 胖、吸烟、创伤、骨折、手术、制动、口服避孕药、妊娠、产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化 疗、中心静脉置管、脑卒中、脊髓损伤、长途航空旅行等。

(二) 病理深静脉血栓大部分由红细胞伴少量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组成,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 状态所引起,所以血栓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时深静脉血栓形 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

临床表现(三) 临床表现病人主要症状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 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系静脉内淤积的还原血红蛋白所致,称之为蓝色 炎性疼痛症。有时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腿部明显水肿,使组织内压超过微血管灌注压而导致局部 皮肤发白,称之为白色炎性疼痛症,并可伴有全身症状,又称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发生在小 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偶有腓肠肌局部疼痛及压痛、发 热、肿账等,又称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当发病后期血栓机化后,可出现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账等,称为血栓栓 塞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 PTS )。

临床上有些病人可以没有局部症状,而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

治疗原则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病程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 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 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直至水肿及压痛消失。

2. 抗凝防止血栓增大,并可启动内源性溶栓过程。肝素5000-10 000U—次静脉注射,以后以 1000 ~ 1500U/h持续静脉滴注,其滴速以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倍于对照值为调整指标。 随后肝素间断静注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均可。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

华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内开始或与肝素同时开始使用,与肝素重叠用药4 ~5天。调整华法林剂 量的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 0 ~ 3. 0

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至少持续6 ~ 12个月以防复发。对复发性病例或恶性肿瘤等 高凝状态不能消除的病例,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可无限制。长期抗凝治疗的病人,应定期进行监 测 INR。

孤立的腓肠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的机会甚少,可暂不用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如 有向上发展趋势再考虑用药。新型口服抗凝药,如直接凝血酶原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等,具有抗凝效 果稳定、药效不受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小、半衰期较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 测凝血功能等特点,也被推荐用于治疗成人DVT以及预防复发性DVT,可以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 治疗。

3. 溶栓治疗溶栓药物治疗早期DVT是否能减少PTS的发生目前尚有争议,但对血栓形成早期 也有一定的效果,应限于某些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病人。

4. 如因出血倾向而不宜用抗凝治疗者,或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已达膝关节以上者,预防肺栓塞 可用经皮穿刺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