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疝气,不用做手术,这个方子就能治!

 小孙说医 2019-10-22

一定要听语音哦 👆

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聊:疝气
疝气这种病,多发于小孩,成人有这个问题的比较少,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来谈小孩疝气!



我们先来看一下西医对小儿疝气的解释: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

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疝气这个病,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在腹股沟这个地方有个缝隙,有些孩子没有闭合好,于是在剧烈活动或者哭闹时,腹腔里面的东西从这个小缝隙掉出来了,这样就形成一个包块,安静下来后又会自然收回去,这就是疝气。
目前治疗疝气主要是采取西医的手术疗法,做这种手术有很大的弊端,我经常告诉大家的,这种只是在控制症状,不是在治病,所以有很多孩子的疝气做完手术后,过上一段时间又会复发。而且小孩子做手术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也不是很安全!



那么中医对于疝气有好的办法吗?当让有!
在《四圣心源》这本书里,御医黄元御有一段专门对疝气的论述,他认为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肾水过寒,无法滋养肝木,正常情况下,肾水生肝木,代表着生生之气,是温暖之气,往上走的,可是如果肾水过寒,那么肝木就无力生发,于是就会郁到下焦,郁而化热,就会形成内寒外热,寒则凝结,热则外散,于是就会形成一个肿块。
我们大家都知道,春天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树木才会重新开始生长,所以生长的必要条件就是温度,对于人而言就是阳气;冰天雪地的大冬天,冰水里面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树木生长的,对于人而言就是“阴气过盛”,疝气其实就像是大冬天,冰封万里,树木(肝)、水(肾)都被冻住了,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包块。



所以治疗疝气的原则就是:温补肝肾
黄元御推荐可以用《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来治疗,不过乌头这味药是有毒性的,服用起来要用一些药物来克制其毒性,小孩服用不是很安全,我们这里不推荐!
在民国时期有一位著名中医,叫做彭子益,他的中医思想主要就是继承来源于黄元御,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这本书里关于治疗小孩疝气有一个很好的方子,这块推荐给大家:
配方:五味子1克、肉苁蓉3~5克
服用方法:煎服,每日清晨空腹服用一次即可
就这两味药,方子很简单!五味子在熬药时,一定要把它给捣碎了,这样药性才能出来;五味子顾名思义,五味俱全,对五脏皆有所补益;其中以酸味和咸味为主,所以这个药能入肾,有固肾的作用,同时它还是温性的,所以能够温肝肾的阳气,并且它还有辛味,辛能开能散,可以把疝气形成的积聚给散开;肉苁蓉也是滋补肾阳的,药性是温的,所以这两个药配合在一起:一边温补肝肾,生发肝气;一边把积聚给散开;这样疝气自然就可以治好了。
如果小孩子有疝气,那么家长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孩子必然还会有其他一些症状,疝气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而已,家长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手术治疗只能控制这一个症状,并不能治愈身体内部的失调!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