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天平山中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1)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出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的“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诗歌鉴赏逐字稿 申怀民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乐学语文的怀民老师,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初二逐鹿期中语文复习课程中的诗歌鉴赏部分。 诗歌鉴赏部分在初二常考的题材有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一般来说,也经常从意象、情感和手法三个方面出题考试。关于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例如常见意象、常见感情、常用手法等,都列举在了期中复习资料95-97页,同学们在做题之前一定要熟记这部分内容,并通过98-104页的课内诗词赏析,来建立起对诗歌鉴赏的初步印象。 在诗歌鉴赏中有三种类型的题目是考试中必出的,分别是描绘画面题、炼字题和炼句题,咱们长沙市中考也一般是这三种题型中的一种,搭配一道关于诗歌赏析的多选题,而且多选题的选项中,也都是以这三个内容为主,所以这三种题型同学们必须做到完全掌握,接下来,咱们来结合例题,对这三种题型逐一进行分析。 描绘画面题,首先要寻找画面中的意象,把意象全部划出来,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做描绘画面题时会缺少的一步。因为意象是诗人寄托情感的重要的艺术形象,是咱们分析诗歌的基础,而且如果对常见意象把握得足够深刻,那么也可以从意象中大致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划出意象之后,第二步,咱们就可以根据意象来描绘画面了,这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也可以大胆的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尽量把画面描绘得足够优美。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偏离原诗句,在描绘的画面中,诗句本来有的所有意象和情景都是一定是要有的。 在描绘画面的过程完成之后,很多同学会缺少对画面整体的概括,这样也是很容易失分的。一定要在描绘之后把画面的特点总结概括出来,这样能形成完整的答案。 而且描绘和概括画面之后,有时还需要再把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点明。这是根据诗句的不同来看的,一般来说在一首诗中,颈联和尾联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那么在描绘颈联和尾联的画面时,也要结合画面把诗人的情感分析出来。当然了,如果有的诗句只是简单地写景,那么只要做到描绘画面,总结特点,这道题就完成了。 通过以上4个步骤,一道描绘画面题就能做得比较完整,接下来咱们来试着做一道题目。请同学们打开105页,过关练习的《天平山中》,第一小题就是很经典的描绘画面题。 请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出的画面。 诗的前两句是“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琵琶”。咱们根据方法,首先来划出意象,很简单,这句诗中的意象有“细雨、楝花、南风和琵琶”,那么在咱们的答案中,这些意象必须是都要出现的。而且从这些意象中,其实也可以看出,这首《天平山中》,应该是一首写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 抓住这些意象,一般同学们都可以描绘出这样的画面: 绵绵细雨打湿了楝树上的楝花,南风吹过,吹动树叶,熟透的琵琶若隐若现。 虽然看起来这样的答案要点比较完整,但是这样答题就不够优美了,简单直白的翻译绝不是描绘画面题的考察内容,同学们必须要自己扩写更多的内容才可以。而且在这首诗的注释中,可以看到“楝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的花”,这个点其实也是可以加到咱们描绘的画面里,然后我们再加上一些修辞和想象,就可以把画面描绘得更加生动一些: 在春日的绵绵细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样的答案就比较优美了,是符合要求的。但是细心的同学应该能发现,这个答案还缺少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总结画面,概括特点,所以还应该再补上概括的内容。 概括画面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让很多同学会头疼的地方,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答题模板: 描绘了一幅“意境特点”+“时间”+“地点”+图 这个模板中的意境特点,实际上是诗人通过意象所创造的环境的特点,这个特点尽量用简单的四字词概括是最合适的,老师也在讲解文稿中罗列了很多在山水田园诗中常出现的意境特点,就不一一念出来,请同学们把这些意境特点词作为补充,记到笔记里,然后根据遇到的不同诗歌选择就可以了。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特点: 清新秀丽、暖意融融、安居乐业、悠闲安逸、恬淡清幽、闲云野鹤、绚丽雄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深幽寂静、清冷沉闷、荒芜凋敝 例如咱们赏析的这个句子,细雨微风打湿了山里的春花,也让树上的果实显得鲜艳,它的意境特点就可以从众多词组中挑选出一个最符合情景的,“清新秀美”非常合适。 模板里的意境特点是“清新秀美”,“时间”是“春日”,地点是“山里”,那么咱们套用模板可以把答案写成“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日山景图”。 这样的话,咱们就可以根据老师刚才讲的内容,组成完整的答案: 在春日的绵绵细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日山景图。 通过这道例题,相信同学们应该能大致感受出描绘画面题的答题方法,接下来是炼字题和炼句题。炼句题和炼字题的考察形式比较相似,实际上就是赏析诗中某个句子,或者赏析某个句子中重要的字,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诗眼。 在这两种题型中,指、析、评三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指”是指出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等诗人所用的写作技巧,“析”是指结合重点字词,把该句诗的画面描绘出来,这个画面可以是概括性的,但是在描绘完画面之后,务必要着重分析出这个画面的特点,画面的特点也要用简单的词句进行概括,不要写得太长篇大论。最后一步是“评”,也就是总结情感,把这句诗能体现出来的情感给总结出来,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在有些炼字炼句的题目中,并不会明确的让大家分析情感,但是如果不分析情感,那就很有可能会失分。炼字题和炼句题答题方面的区别在于,在练字题的答案里,第一步还要有“译”的步骤,也就是把要练的字再翻译一下,翻译出它的字面意思。 接下来,咱们来一起看一看这首《天平山中》的第二小题,这也是一道非常经典的炼字题。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的“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像这个就是很典型的炼字题的问法,同样的问法还有“某字是这句诗的诗眼,结合诗句说说它的好在哪里”。 那么炼字题的第一步是要翻译该字的字面意思。这个“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送行、送别的”的意思。第二步是要点出手法,这里很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着生动形象的作用。第三步是要描绘画面,这个画面其实诗里写得也很明白,诗人在山中徐行,回家路上“莺啼”相伴,将他送到家中。 最后一步是总结情感,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情感咱们课内是共同总结过的,老师也在文稿中为大家进一步进行了整理,这些情感特征词同样也需要同学们记好补充笔记,咱们遇到山水田园诗,根据诗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感特征词即可。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情感特征词: 轻松闲适、悠然自得、寄情山水、超尘出世、陶醉喜悦、崇尚自然、平和悠闲、恬淡自然、超尘脱俗、远离尘世、归隐林泉、宁静淡泊、流连山水、热爱向往、豁达乐观、 厌恶官场、苦闷抑郁、愤懑不平、忧愤无奈、惆怅迷惘、孤寂悲凉、抑郁沉闷、郁郁不得志、感时伤时、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山中游玩,还能跟动物互动,说明他自己陶醉在了大自然里,心情也是非常轻松的,那么用“悠然自得”非常合适。 这样的话,完整的答案也可以组出来: “送”是“送行、送别之意”,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炼字题的答题方法就是这样,炼句题和炼字题方法上是一致的,同学们自己灵活迁移就可以了。这节课讲的三种题型都是最重要的基本题型,同学们一定要熟记它们的答题策略。 本节课的作业是认真阅读并熟记95-97页知识清单上的知识点总结,并完成107页《送沈子福归江东》和108页《重登云台山》的考试真题,老师会在上课时检查并讲解。 以上就是诗歌鉴赏部分的全部内容,我是怀民老师,咱们下次再见。 参考答案 1.在春日的绵绵细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日山景图。 2.“送”是“送行、送别之意”,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