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时提出“每日四问”,即: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他从四方面指出了教师每日进德修业的成长之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上,教师更需要有不断自问的意识,有问而能思、思而能做的行动力,用“七问”走向卓越。 一问:教育理想是否高远?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得有教育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树立高远的教育信念、教育情怀,理性确定阶段目标,脚踏实地逐步奋斗、分段实现。心中有理想,努力才有动力;教育理想越高远,斗志情怀就越是持久,教育热情就越浓厚。因而,为人师者,要多问问自己:“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育人志向有多高?”但这并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要立足实际确立目标高度。 二问:师德人格是否正派?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高尚的人格品德更是师者的生命线。教人向善,教人求真,教师首先得人格正派、德行高尚。若一个人道德沦丧,学问本领越大,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教师要以崇高、坚固的“人格长城”保护学生,继而帮助学生建好他们的“人格长城”。为此,新时代教师要身正为范、言传身教。这是教师应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三问:是否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好才能工作久远,身体好才有可能创造更多价值。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与锻炼身体并举,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坚持适量锻炼,保证“本钱储备”充足,就有走向理想远方的力量。教师要每天自问:“今天我锻炼了吗?” 四问:是否坚持学习?人的成长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过程。新时代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是流动的活水。“终身学习、广泛学习”应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和习惯。陶行知先生的“四问”对今天的教师依旧适用。新时代教师更需要不懈学习、求知练能。我觉得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范围还要“三广”,即知识领域要广、教育视野要广、育人目标要广。学习求知,为的是教育教学,坚持自问,贵在付诸行动。 五问:仁爱之心是否付诸言行?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推己及人、一视同仁,公平、温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仁爱之心。教师应以“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对待学生,引领学生锤炼品质,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创新思维,知行合一,奉献祖国和社会。教师要不断自问:“言传与身教在教育教学言行上是否落实?” 六问:是否坚持反思教育教学?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精准地说明了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积淀智慧、快速成长的法宝,是否用心实践、有心反思才是走向卓越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对教师的素养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育德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能力和考试命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自我反思研究能力”等多种教育教学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而这些“全能素养”的形成,需要在实践和反思的循环中积淀、提升。 七问:周围关系是否和谐友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有自我奋斗,更离不开他人的依靠,一旦离开别人,自己也将失去价值。一要依靠学生,与学生和谐共处。教师要明白教育教学是传递知识、塑造人格、培养他人的过程,也是成就自己的过程。二要与同仁友善共处。教师要在生活、工作中与人为善,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三要与社会和谐相融。教师要以温和、阳光的心态待人接物、善待工作,在和谐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新时代有新使命,新教师也要有新要求。教师要多一些理想情怀,多一些自问行动,让自己成为一名卓越的人民教师。 |
|
来自: 云哥7tz6c7y122 > 《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