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心肌缺血还不知道一位60多岁的长辈,有疝气来医院做手术,做了术前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要进一步检查,手术推迟。 老人问我:我一直身体健康,咋就有心肌缺血了,还要推迟手术,这的住多长时间医院啊? 我仔细一问,原来几年前,他有过一段时间心难受,没在意,后来就没事了。 目前来看一定是那时候心脏出现的问题,导致的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心肌缺血的症状有哪些?1、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的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4、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5、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 3—5 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 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心肌缺血有哪些危险因素?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导致的的疾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有: 1、年龄大(49岁后进展迅速); 2、血脂异常; 3、血糖异常; 4、高血压; 5、吸烟; 6、肥胖; 7、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家族史。 怎样检查心肌缺血?1、心电图: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改变来判定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也是临床常用的无创辅助检查; 2、冠脉造影:可以直观的了解血管病变,也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心肌缺血日常注意什么?1、饮食调理:提倡限盐低脂饮食,增加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每日钠盐控制在6g以内,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更要注意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 2、严控烟酒:建议严格戒烟、限酒,特别对于春节期间,更要严格把控,为健康管住自我; 3、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条件,可以选择量力而行的体育运动或劳动,如增加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 4、情绪稳定:情绪的大悲大喜或紧张、惊吓都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诱发因素,因此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要保持一颗恬淡虚无的平静心态; 5、大便通畅:年长者多宿便,大便秘结难下,因此要格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大便通畅,如手法按摩促进肠蠕动、饮食易消化或是应用促进排便的药物等; 6、作息规律:不要熬夜,按时作息,让生活张弛有度; 7、降压、减脂、降糖:针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要争取血压、血脂、血糖的达标; 8、密切观察,及时就诊:如果有症状的变化,不建议一味地等、靠、熬,最好及时就诊治疗,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日常如何预防心肌缺血?1、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若发现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应该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只有从源头上抓起才能减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坚决戒烟,抽烟更是影响健康一大危险因素,抽烟时间愈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愈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显著升高。 2、合理膳食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 (3)控制糖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和E。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心肌缺血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3、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以走路、慢跑、游泳等适合于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是防止衰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4、心态积极乐观, 的心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因急躁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5、做好监测 当出现心脏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做检查,但有时候由于不方便,或者到医院症状已经缓解,这时可以在备上一台同心管家CheckmeLite心电监护仪,在家可以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可以实时看到心电的变化。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冠心心梗心肌缺血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