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功法的要点,“背力催肘”,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文苑书店66 2019-10-23
高山流水,心心念念。仙破尘世惑,佛破无明惑。武学,首先是劲的学问,大小宽窄,里应外合,有自己一套东西。有句话叫,拳不懂劲,动手便错。这个劲,指的是内劲。何为内劲,意识与内腔,相互作用,产生空间力道。这种劲是结构力,更是内空间运动力。四肢有什么用,将内功导出,加以使用。井里冒清泉,还要个辘轳,才能喝到水。人会膨胀自我,非心里傲慢自大,说的是内空间。内腔不是内脏,内脏是器官,内腔是腔体,包裹内脏的腔膛。腔膛内部运动,叫内空间力。腔膛分四部,胸腔,腹腔,盆腔,三腔都可练出内力,颅腔修意力。拳架主攻动力链,讲究力线。清水一盆,你端起来,扁担一条,你担起来,结构力是不同的。端,前后抱合劲。担,上下竖直劲。一套好拳架,修炼没有尽头,越练越深,不是学不完,是其变化无穷,劲别多变,又可随机组合,功效不同,使人品味痴迷。招法有二,实招与巧劲。实招凭功,巧劲走结构,都要懂。还有绝招,一两个劲组合,出来的效果,十分骇人。基本功不难,一学就会,持之以恒,数十年不懈,可望有成。招与劲搭配,研究就难了,需要悟性,更需要传承,因为老一辈会告诉你,那个招走这个劲,就有了,好使。


蜻蜓点水,猛虎爬山。生拿硬要,成不的,轻轻牵扯,小劲干扰,再突击整合,就把人拆了。能牵动别人,无法跟进破拆,是功力不够,要修内功,增强功力。复合劲,连绵不断的组合。练拳,犹如调配佐料万千,虽同一道菜,却万种滋味,享如太牢。独一无二为秘,又叫秘籍。秘籍有二,一内一外。内是内功,外是结构。怎么用,是招的事。什么劲,是功的事。出一拳,必要拧腰送髋。采一手,必要挣脊拔腰。结构配合内功,东西就范儿了。有人内功深,为何用不出来,没动力链。力线又称劲路,长期修某种活劲,次第放劲过程,形成下意识力痕。纵有纵的道,跑有跑的路。节节贯穿,贯通劲路,内部畅通,四通八达。招不好使,不是招的事儿,没结构力,没内功支撑,招就是空泛的。肘不是肘,肘是背。仅凭沉肘,还是力薄。遇到功大的,撑他不住,即使化了,也回不来,他后盾强悍,合劲密度大,暗中压迫,不让人喘息。缩丹田,旋动腰力,背后扩开,不要低头窝胸,要中定展开。好比撑伞,杆一旦折了,伞是撑不起来,骨力顿失。立脊,拔腰,后背扩,顺势抱合,这是主形,又称混元,变化都从这里开始。


很多年前,还不懂拳,和一位师兄搭手,手还没碰上,我就感觉不行,他太整了,我还散着,一接触,一股大力沉住我,跑有没得跑,抗又抗不动。师兄说,光会沉肘,接不上背力,这是你弱的原因。沉肘压缩背阔肌,这是前提,再动腰,开合肩胛,肘背二劲就通了。若不掤背接沉肘,功力不整实,压缩侧背阔肌,十分关键。拳有二撑,撑双肋,撑侧腰,扩充内空间,兼顾活胛,释放背劲。后背,乃是最大支点,一搭手,你看着他手臂动,其实后背撑着呢,有了支点,牵也好,挂也好,都有了后盾。二人功力悬殊,也不必转腰,接触一刹那,后背一撑,肘底一沉,手臂一划拉,人就没根了,根本站不住。两个高手试劲,另一番景象,旗鼓相当,谁动不了谁,都下意识动了背劲。远处一看,二人不见手走,只见背上高速腾挪,沉着肘,合着劲,换着背,小臂锯条般蹭着对方,产生强大摩擦力。俩人都非常整,只能比谁活。一个突然换髋,紧接一个捋采,那个慢了,出了方圆,输了半手。四两之手,千斤之身,无穷之神。意思是,手如飘叶轻,身似磐石密,神变无穷。打拳,又叫盘架。背一圈儿,肘一圈儿,背带着肘走架,功力就出来了。形意拳,典型背力催肘,尤其五形拳。一条线儿下去,背钉肘,肘钉拳,拳钉人。形意拳,越练越振奋才对。太极拳如是,好比上步七星,背张肘沉,拳如钢针,触点攮扎。太极浮屠。哪儿有劲,就开发哪儿。哪里该松,就调试哪儿。学会兼顾,本无全松,亦无全紧。唯有阴阳相济,方称为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