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高,饭后常有4种表现,糖尿病人:饭后一小时,3件事不要做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19-10-23

我们查血糖,通常是查空腹血糖,然而在糖尿病的判定上,光查空腹血糖还不够,还要查看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一般是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餐后血糖代表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也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很大,餐后血糖往往会高于空腹血糖很多,当一个人血糖高了,或患有糖尿病,在饭后就会出现血糖飙升的表现。

吃完饭后出现4个“信号”,十之八九是糖尿病

1、饭后犯困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嗜睡的症状,糖尿病患者白天犯困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两倍以上!

主要就是血糖高抑制了“食欲素”的分泌,以及大脑能量供给不足导致的。

吃饱了就困的人很多,但程度有别,如果饭后困得严重,好去查查血糖。

2、饭后饿得快

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就是多食,因此很多高血糖的人,都饿的很快!

因为糖尿病的人在进食之后,血糖不能够被身体充分吸收,因此人就会有饥饿状态。

当血糖过多、且人体无法吸收时,就会通过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糖尿病。

3、饭后经常上厕所

由于高血糖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因此排泄也要多于常人!

因为人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因此,当一个人饭后经常上厕所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否血糖飙升了。

4、饭后乏力

正常来说,饿到没力气的人饭后就可以恢复了,但是血糖高的人,却经常在饭后一会儿就乏力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得不到足够的能源导致的。

据统计,疲乏无力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2/3的糖尿病患者有乏力的症状。

糖尿病人:饭后一小时,3件事不要做

1.饭后百步走

所谓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是对的,但不是饭后马上百步走。

食物在刚刚摄入体内的时候,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稳定时间,如果这个时候身体马上运动,会导致食物消化不彻底,血液流通加快,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葡糖糖含量升高,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

2.饭后一支烟

饭后一支烟总是让人感到心情充实愉悦,但是在糖尿病的一些药物上都会写着:禁忌烟、酒、辛辣食物。

这是因为饭后血液循环加速,在这个时候来一支香烟,不仅会增加血糖的浓度,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也共容易被吸收,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3.饭后平躺

吃饱了躺着玩会手机,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但是这样做伤害的还是自己。

因为胃的压力又上下承压变成了左右施压,造成食物消化不良,还有可能引发胆汁反流,这样不仅会使血糖升高,还会引起腹泻,呕吐问题。

日常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做好“三多、三少”

多喝茶水,少喝饮料

饮料,如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运动型饮料等,很多都是调兑出来的饮品,放了很多糖、钠等,口感虽好,但不利于身体健康。

长期饮用高糖饮料,会诱发糖尿病,还会引发肥胖,年轻人一定要注意。

现代很多中老年人注重养生,会选择喝些茶,用于日常保健。对糖尿病来说,日常可以多喝养生茶饮,有降糖的作用。

野樱莓茶——野樱莓富含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在抗癌、抗炎、降血糖等多方面都有不错的功效。

野樱莓茶可以显著降低二型糖尿病者的空腹血糖,这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研究的证实。

相关实验表明,使用野樱莓后三个月,二型糖尿病患者不但空腹血糖降低了,同时血浆中糖化血红蛋白、脂类、总胆固醇水平,也有所降低。

金麦须茶——金麦须,俗称玉米须,在中医中又叫龙须,是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

研究表明,金麦须中的皂甙是降低糖尿病病人血糖的主要成分。且金麦须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可以养护肾脏。

将金麦须泡水代茶饮,可辅助降糖,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对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并发症尤其有效。

多清淡,少糖盐

“一日三餐”,人人离不开吃饭。

而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所以,饮食上做好调整,可预防糖尿病,同时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少糖、少盐、少热量,同时,要多吃些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利于控制血糖。

饮食结构上,多吃青菜,补充身体更多营养素,切记,青菜最好是清炒、凉拌、清蒸等方式,能保留更多营养素。

得了糖尿病,大家都知道不能再多吃甜食了,但有些食物虽然不甜,但却会升高血糖,一样是不能多吃的,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就在此类。

一般来讲,谷类食物和薯类食物都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白面做的各种食物、大米做的各种食物、土豆、红薯做的食物等等,糖尿病人都是要少碰的。

三:多运动,少久坐

运动,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良药”。

坚持运动,适度锻炼身体,有助于控制血糖,还可增强身体体质和免疫力,还利于控制体重。

研究显示,每周3次,且连续12周的太极拳,不仅可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增加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控制血糖很有益处。

此外,久坐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久坐时间每额外增加1小时,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2%,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