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多中心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粥样斑块破裂导致的卒中再发。 他汀药物是调脂治疗的基石,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初次脑卒中的发生,但尚无临床研究探讨此类药物是否可以有效预防亚洲人群的再发性卒中,及其对于不同卒中亚型的保护作用。 最近,日本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对亚洲人群的再发性卒中展开了讨论…… 日前,日本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盲终点、平行组试验对非心源性栓子致卒中的人群开展了临床研究,试图明确低剂量普伐他汀治疗是否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卒中。该研究入组患者1578名(其中女性491名,平均年龄66.2岁),基线时所有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均在4.65-6.21 mmol/L,患者被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和对照组(两组间血压无统计学差异)。普伐他汀组人群每日服用普伐他汀10 mg,对照组不接受他汀治疗。 图1:分组情况及试验流程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再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次要终点为再发任一卒中亚型。研究者发现在随访4.9±1.4年后,两组总卒中及TIA再次发生率一致,均为2.56%/年,但普伐他汀组患者出现粥样斑块破裂导致的再发卒中概率更低(0.21 vs. 0.64%/年,p=0.0047,校正危险比为0.33 [95%CI 0.15 ~ 0.74])。 除了可以显著降低粥样斑块破裂风险,研究者在随访中还观察到普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降低,其中LDL-C降低幅度高达20%,且普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高。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普伐他汀有益于维持大动脉健康。 图2:普伐他汀可改善患者血脂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众所周知,卒中及再发卒中对认知具有不良影响。研究人员也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变化进行了观察随访。可以观察到,普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普伐他汀组人群认知能力保留程度更高,这一结论也与此前一些荟萃分析结论一致。这可能与普伐他汀在调脂之余稳定粥样斑块和抗炎效果相关。 图3:普伐他汀组患者卒中后认知能力保留程度更高 此外,研究者坦言,本研究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研究,无法严格控制对照组患者绝对不使用他汀治疗。未来仍需更多临床研究针对普伐他汀存在的除调脂以外的其他机制综合考虑,以评估其在抗再发脑梗中的作用。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有缺血性卒中史的患者接受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卒中复发,卒中后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和维持性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另有研究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断他汀治疗,会显著增加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及缺血性卒中的梗死面积。欧洲卒中组织的卒中指南指出:非心源性栓塞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必考虑卒中亚型的不同,都是适宜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人群。
他汀预防卒中的荟萃分析认为:LDL-C每降低1 mmol/l可降低21.1%卒中风险,LDL-C降低10%可以减少7.5%的卒中风险。所以,他汀对卒中的急性期和一、二级预防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他汀的选择上,普伐他汀是中等强度的他汀,适合亚洲人群使用。它不经过肝脏CYP3A4酶代谢、不易引起肝酶升高,且当患者服用华法林,胺碘酮,伊曲康唑等药物时不用调整剂量;另外,普伐他汀为水溶性他汀,引起肌痛的概率低;而且,普伐他汀不含磺酰胺基团,对肾功能低下的患者,甚至eGFR小于30 ml/min,剂量减半仍能服用。以上证据足以证明普伐他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普伐他汀作为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他汀应被作为临床优选。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属于极高危病人,应进行强化他汀治疗,LDL-C目标水平是<2.07 mmol/L(80 mg/dl),降低幅度>40%。他汀不仅可降低LDL-C水平,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和血管内皮保护等降脂外的作用,以上作用可以起到共同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或稳定斑块的作用,是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基石。 与临床常用的众多他汀相比,普伐他汀除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性,是天然水溶性他汀,很少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因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极低;非强化剂量的普伐他汀即能有效降低亚洲人群心脑血管事件,且安全性高于其他他汀。 另外,老年高危患者一般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普伐他汀不经肝P450酶代谢的固有属性,可有效降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几率,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