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9-10-23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些俗语都深刻表明了吃是老百姓普遍最关心得问题。能否吃饱是这一问题无论放在我国哪一个朝代,都是民之所向的关心重点,甚至到了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变得优越的情况下,人们甚至总结出一套“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养生定律,三餐缺一不可,每缺一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对生活不认真的对待。

但是在我国古代,更具体的可以表现在秦汉以前,我国居民的餐食并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天两顿,满足所需即可。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农作物生产水平不高,农耕使用的农具简单,且当时的百姓对于土壤的灌溉没有一定的观念,也就造成了土壤种植不肥沃,农作物产值率地下,而且当时国家课税较重,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超过半数之多需要上交抵充赋税,所以农民所留自用的粮食就较少,而为了满足农作物的一年所需,对于使用量就做到了十分精细的地步。

古人的一日两顿还有特定名称 第一顿叫朝食,与现代时间相比大致在早上9点左右,吃完朝食之后,百姓外出干活,一直感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返回家中开始自己的第二顿,所以第二顿也被称为哺食。古代居民不像现代人一般有过多娱乐活动,所以睡觉时间也比较早,三四点吃完,等到睡觉时也不会有饥饿的感觉,所以一天两顿对于那是的百姓而言也是足够满足的。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到了汉朝以后,农作物种类的增多农产品种植的知识逐渐丰富,且农耕农具品类繁多,这些都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率的提高。到了唐宋时期,物产丰富,国泰民安的同时国家也积极推动国力的发展。盛世王朝的发展也带动了集市的发展,夜市、瓦子里都逐渐发展起来。早点、夜宵也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至此,人们一日三餐的定律开始逐渐形成。

反观现代的我们,物资充足,资源丰富,只要花上一点钱,就能够吃上一顿相当丰富的餐食。可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幸福的时代,却开始了瘦身减肥计划,减肥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为了减肥而减少餐食的数量就是不的。餐食数量的保证也是健康的保证,因为只有在身体机能需要补充的时候给予补充,才能更好的促进身体的发育成长。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

古人由二变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条件的改观,以及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做出的改变;而现在的由三变二并不是因为经济水平的下降,而是人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对于自身机能的不当把控,长时间的蜗居一处不运动,造成运动体系下降,身体脂肪囤积,所以就容易形成肥胖。

为了减肥,又不想太过于劳累,所以就有了这种压制食欲,节食减肥的方式的出现。这是一种时代的倒退,我们只有保持日餐的三餐,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同时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古人尚且知道对于生命的珍惜,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一日两顿,避免身体因长时间的不进食而变得虚弱,作为先进时代下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学习古人这种珍爱生命的法则,保持一日三餐的正常使用,不通过所谓的节食减肥,而是正确认识减肥方式,加强运动,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持身体机能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身体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