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渡桥,你也太好吃了吧!

 玉鸭熏炉闲瑞脑 2019-10-24
没有去过六渡桥,就等于没有到过汉口。

坐落在中山大道的六渡桥虽没了,但六渡桥这块地界的传奇色彩依然不减当年。

作为老汉口曾经最繁华的商业核心区,六渡桥的居民,在满足口腹之欲这件事上,也从未亏待过自己。

紧跟上武汉老杆的步伐,我们去六渡桥吃了个肚皮滚圆。
 


武汉伢转变为大人的第一步,是不再边过早边赶路了。

顺了顺箍脖子的领带,第四次抱怨新买的高跟鞋磨脚,男男女女的上班族,大多在公司楼下买了早点,敷衍了事地应付一个渴睡的早晨。

但在六渡桥,武汉老杆们正将过早,演变成一场社交游戏。

 “老板,来三碗牛骨头汤。”

老炎成门口,一位精神头十足的老杆,“财大气粗”地付了现金,等着换兑牌。

过了会儿,被浓郁的牛肉香气熏得晕头转向的我掀开门帘,那位老杆连同他的两个朋友,已经围坐在一张桌子上,边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手上也不耽误,直把牛骨头啃得干干净净。

老杆们将过早变成社交场,奢侈的不是他们手中那根牛骨头,而是不用仓促过早的悠闲时间。


但总有人享受独自过早的惬意时光。

稳坐老炎成门头C位,纵使左手受了伤,也不能阻挡这位老杆来碗牛骨头汤。

痛快淋漓地吃过一碗粉后,他开始细细品尝牛骨头,脸上流露出的,是对纯粹美味的满足。

在他和摄影师开玩笑“拍了我就一定要用这张图咧”后,店员笑得手直打摆:“你们别听他说。”显然是位老客。

作为六渡桥老杆们的心头好,这家牛肉粉店的味道到底如何,也不需要我这个没吃过几年盐的小辈多加赘述了。

说起老炎成,可能在一些人耳中过于陌生。但“黄炎记”三个字,却能让人立马长长地“哦”一声。

店员边帮我烫牛肉,边解释:“店开了30多年,黄炎记的商标被抢注了告不赢,只好换了名字。”

这种李逵被李鬼拖累的事,在武汉餐饮界也不是第一次见。让人欣慰的是,虽然改了名字,却依然不减生意的红火。

除了牛肉、牛杂的鲜嫩滋味,以及入味的汤汁。老炎成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纯手工制作的宽米粉,如果你来吃却点了细粉,一屋子的食客都要替你着急:“吃宽的啊,宽的才好吃。”

尝了一口,宽米粉很容易嚼化,店员说里面没有任何添加剂,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实属难得。

他家还有面窝卖,炸得脆脆的,外形很像甜甜圈,十分讨人喜欢。来一个面窝蘸着汤汁吃,美得咧。


每当长辈们说起年轻人为各种网红店,横跨武汉三镇,一天跑十几公里也不是稀罕事时,总是要长叹一口气:“不晓得怎么想的。”

但就在六渡桥,也有一家店,很多老辈人经常为它,或从武昌,或从汉阳,千里迢迢、风雨无阻,只为喝一碗汤。

袁森泰鲜汤馆,坐落在六渡桥铜人像附近。

每到饭点时刻,店里的人总是满满当当。即使不在饭点,有时也很难寻到位置。

在这家店里,十几块钱就可以喝到一碗味道醇厚的鲜汤,一碗米多得堆起来的饭,以及两碟小菜。难怪大老远从武昌赶来的爹爹会竖起大拇指:“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汤。”

价格另算,主要还是汤的味道好。

袁森泰的老板娘是这家店的第三代传人,她的爷爷袁森泰曾是小桃园的三位合伙人之一。从决心接受这门手艺以来,她每天都是凌晨两点多起熬汤。

卖的是本味鲜汤,为了对得起那些不辞辛苦赶来的老食客,也不能加味精、鸡精来砸招牌。很多人都在揣测汤好喝的秘方是什么,到底加了什么,老板娘坦白,真的也就只有油、盐、洋葱,其他的功夫都在于慢慢熬制。毕竟老客人来,都是为着儿时味道,如果加了什么其他的,他们一尝就知道。

 
是的,袁森泰鲜汤馆里,最不缺的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去年10月去这家店时,有位90岁高龄的老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板娘说,这位老人住在汉阳的一家养老院,每周要过来喝3次,尽管每次都要转3班车才能到。

当我想起这位爷爷可能从老板娘的爷爷辈时,就光顾这家店了,不禁有些泪目。到底是汤的味道太美味,还是每次喝起,都能回忆起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可能都有吧。

在民意三路上,还有一家老字号,风评褒贬不一。

作为老一辈心目中的第一炒饭——粒粒香,更多人喜欢叫它“爹爹花饭”,如今提到他家,很多年轻人的评语是:“饭太硬了。”
 
对于很早就开始吃精米精面的90后而言,粒粒香炒饭的硬度可以和大学食堂某些窗口的米饭较量了。


可在老一辈的记忆里,那已经是让人怀念的喷香的炒饭。现在已经不是吃粳米的年代了,为什么粒粒香的炒饭还是那么硬?

可能和做法有关。

一般我们在自家炒饭,会选前一天的剩饭,这样偏干一点,更好炒制。

但粒粒香的做法,是将米饭完全脱水沥干,然后再次蒸熟,所以比起平时吃的炒饭,是会更硬一些的。

时间渐渐过去,从网红店风潮中回头的年轻人,又开始尝试老辈人爱吃的老字号。

有的,他们予以认可:真的好吃!也有的,他们吃不惯: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很好奇,当我们变成了老一辈,是否会和10后、20后产生新的代沟?


说到小吃,六渡桥还真没怕过谁。

或者把范围再划拉大一点,在吃上,六渡桥就没认过怂。

老杆们可以从早吃到晚,从清晨的稀疏人流吃到中午的人声鼎沸,再吃到夜色阑珊。

远东巷门口的金锅条酥饺,是为数不多还在卖酥饺的小摊。

随着老武汉过早品种的逐渐消亡,酥饺也渐渐从一种过早,变为大家拿在手上的小吃了。甚至有些00后,连酥饺是什么都不知道。

新鲜炸出来的酥饺,金黄灿灿,放到芝麻、花生碎、糖粉里滚一圈,撕开吃一口,糯叽叽的,甜度恰到好处,好吃。

火土肝也在六渡桥的地界上火了不少年。

火腿肠、土豆、牛肝的老三样,加上绵密浓稠的红豆粥,简简单单的小吃,要做到让人记住,下的功夫确实不少。

很多人包括我是不爱吃牛肝的,不过火土肝家会把牛肝切得很薄,吃起来没有内脏那种奇怪的粉质感。

就是实在太辣了,所以一定,务必,要点一碗红豆粥喝。

上海名吃蟹壳黄,也是去六渡桥必买一袋的,毕竟全武汉也就只有这一家。

门店比较小,不过盛在玻璃柜里的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蟹壳黄,却能持续吸引路过行人的视线。


小小的一个蟹壳黄,上面洒满了芝麻,刚出锅的时候闻起来香喷喷的。

蟹壳黄里面是甜甜的桂花蜜,咬一口,又甜又烫,却又舍不得放凉了再吃,真是甜蜜的烦恼。
 
夏天过去了,解救了六渡桥居民的,还是老万成的酸梅汤。

甚至很多武汉伢,挤过户部巷,跑过长江大桥,骑过民众乐园,坐回2号线,不辞辛劳,就只为了买一瓶老万成的酸梅膏,放回家慢慢冲着喝。

这家开了109年的老字号,到底有多好喝?

抱着这个疑问,我买了一杯现饮的酸梅汤。果然和普通饭店冲泡的不一样,喝得出来是梅子制作,而不是拿粉冲泡。入口不会有奇怪的挂喉感,酸酸甜甜,让人忍不住一口又一口地喝完。

有这么多好吃的,六渡桥居民的平均体重,会不会高于武汉其他地方?

我们没有写到的六渡桥美食还有好多,刘二串串、汉口老过早店德华楼、粒粒香对面的玉楼春牛肉面馆、阿里山蜜豆冰、楚宝巷的小黄鱼……

如果我住在六渡桥,吃完这些也就……一两个月的事吧。

怀揣着这么酸溜溜的想法,吃饱喝足的我们拜别了六渡桥。

不过,六渡桥的故事,怎么会止于吃呢?

/


📝 | 芒 果
📷 | 安估噜、曾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