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歪曲的心理调适 一【浮躁心理、偏激心理、自卑心理、自杀心理、愤怒心理】

 攀登者anly 2019-10-24

一、浮躁心理

原由:

  浮躁,是人在精神上的一种焦灼情绪,因其人生目标不明朗,即呈现一种忙碌、浮泛、混乱无序的心理状态。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既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又到处有利益的诱惑。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矢志不移的精神,就容易被一时的利益或满足所诱惑。诸如,为获得某种眼前的利益而疏淡了人生目标的追求,不惜开辟多种捞钱的机会,结果为捞钱不惜败坏自己的声名;还有的不顾脸面,什么来钱就对什么感兴趣。

分析: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自己职份工作敷衍塞责,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如为要得名声显赫的职位,又不想花时间打磨学问,因而混学历,东拼西凑,伪造成果;或不惜请客送礼来挽回学识得不足。既不想尽职尽力地在本职工作上作出杰出成绩,还想不失时机地捞取各种各样的好处。于是,常陷于焦躁不安的心境中。

调适:

  应该给自己来个客观定位。分析一下究竟自己适合干什么?“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定位时:

  1、作出符合实际的人生定位。要善于拨开社会时尚或潮流的影响。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各种时尚、潮流纷至沓来,对人产生多种的或无序的影响,很容易干扰人的选择,因此必须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实力,作出符合实际的人生定位;

  2、客观地确定自己的人生定位。头脑越冷静,越能作理性的思考,越能超越物欲的横流,当你客观确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人生定位之后,就不会被其他的诱惑所左右,反而能够在自甘寂寞中把握自己的前途、理想和生活的节奏。

  3、进行筛选。在不能确定唯一的人生定位时,对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筛选。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或逐名,或趋利,你完全有绝对的自由。但后果自负。一旦作了一番筛选,就能找到你的“最爱”。内心欲望就变得较为单纯,能摆脱浮躁的困惑,较为专注地去追求理想追求。

  4、改变环境。在面对浮躁无所适从时,就采取“暂停”的办法,改变浮躁的情境,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发现去。“出来,到野外来吧!”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改变环境对人的情绪的重要作用。此时,几乎陶醉于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之中,会感到心旷神怡,乐而忘忧,觉得自己和这些造化相比渺小得很,任何追名逐利的行为都不值得一提,那种“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浮泛追求真是渺小得无地自容。只有明确了自我的能力、价值,干出一种事业才能无愧于这造化之功。

Ø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

Ø 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二、偏激心理

原由:

  偏激心理的人在认识问题时固执己见的情绪化表现。当看待事物时总是单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坚持自己的固有的观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会为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情绪激昂。青年人较有这种偏激情绪,因为随着性腺的发育,大脑皮层对皮下层的控制有所减弱,所以遇事容易出现情绪化反应。到中老年以后,由于社会阅历的丰富,这种情绪化的表现就逐渐弱化。

分析:

  如果生活阅历单纯,看问题片面,仅凭自己仅有的生活经验,就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妄下结论,容易导向偏激。偏激与偏见不同,前是侧重于看问题时的情绪化见解,往往不定型,随着认识的提高,有克服、改变的余地;偏见则指对人与事形成的定型观念。如重男轻女、对人成见等。  

  偏激心理源于思想的固执,不情愿接受新事物。在观察人和事物时,容易戴上有色眼镜,被情绪化所左右,看不清原来面貌,影响正常的判断和推理,还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因为爱坚持自己的意与人争论,这难免让人觉得固执,不愿和他“理论”,从而疏远了朋友关系。

调适:

  1、必须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和认识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避免强调某一点或忽略某一点都而影响你的结论。分析问题时不要单凭主观认识出发,更不能从直觉出发,应该进行反复的分析研究,不要轻易地表态,也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人的意见。

  2、认识偏激心理要害是情绪的激愤。要加强自己的意志修炼,培养沉着、老练的处世态度。对他人的意见,要按奈住自己的激愤情绪,冷静地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支持,或反对,都不能以偏概全,夸大自己的偏激认识,更重要的是避免轻易与人起争论。

  3、树立谦虚的态度。偏激心理与傲慢的态度有关,总觉得自己不错,常常自以为是,而不自以为非,这就容易滋生偏激情绪。为此,克服自满意识,树立谦虚态度,就能遇事不狂妄自大地表态,而是在静心思考之后再陈述自己的见解。这就为你赢得思考的余地,不至于贸然表态而造成被动。

  4、加强学习,拓宽眼界,提高认识水准。具有偏激心理的人并不是专门与人作对的,其见解也并非全是错的,只是过分地强化自己的看法。因此,为了在表述个人见解时防止偏激,易于被人接受,就应该用知识装备自己,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掌握多种辩论技巧,以便有理有据地陈述个人的观点。当你对某个辩论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时,就会变得沉着、大方、冷静、自信,即使有人情绪偏激也不会以眼还眼了。

Ø 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

Ø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操练内在品格是重要的。


三、自卑心理

原由:

  总是觉得不如别人,自惭形秽,产生了一种压抑、孤独、焦虑的情绪,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来源于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虽然不排除性格、气质的因素,但是人的地位、教养、自身条件,以及家庭背景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分析:

  自卑的人是看不起自己的,为人处事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本来有些事可以做好却不敢去做;对外界的反映、评价十分敏感,容易担惊受怕,悲观失望,久而久之,不仅养成卑微自溅的思维方式,而且还使得别人也看不起自己,陷于难以自拔的痛苦境地。其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不能进行良性的刺激转换,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失去灵性,抗病能力下降,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心理情绪影响生理的变化,生理变化又影响心理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自卑是人早衰的催化剂。

  自卑的人常常受到他人消极的心理暗示的影响,形成对自己的心理束缚,限制了对自己优长的认识与发挥。

调适:

  1、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和评价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不要被他人的消极暗示所左右。诚然,凡自卑的人都是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家庭背景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如果能看到自己也拥有许多他人所不具备的优长。就能增强自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乐观地挺直腰杆做人。

  2、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如人的身高、五官、生理缺陷等,然而事物的形成往往又是互补的,其貌不扬的人常常是踏实而聪明的,俊男美女又常常被轻浮和虚荣所左右。所以要发现自己优于他人的地方。即使在你最沮丧的时候,也别轻易否定自己,你的最佳支持者就是你自己,别人不鼓励你,那么自己必须鼓励自己,长自己的志气,勇敢低面对人生。只要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功,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因为一个有成就或生活充实的人,是不会给自卑感留有活动空间的。

  3、广交良友。自卑心理强的人往往孤僻自缚,封闭自己,不乐意与人交往。这样,更加重自卑的孤僻性。为此,要与朋友作思想交流,使自卑情绪得以释放,在朋友的启发、引导下,解决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在爱他人与被他人爱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平复心理的创伤。

  4、认识到自卑心理的两面性。如果常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就会在不公平、怨艾、惭愧、自暴自弃等心理的支配下,萎糜不振,不思进取,最终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反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悲观,不气馁,决心以自己的小成就来弥补自身的缺欠和不足,就能超越自我,使人对你刮目相看。

Ø 自卑者多好高鹜远,却一生一事无成。

Ø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Ø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


四、自杀心理

原由:

  自杀心理,女子高于男子,青年高于中老年。青年人自杀较为复杂,涉及婚恋、家庭、经济、屈辱、忧郁、孤独、厌世等原因。从动机上看,他们的自杀属于追求性自杀,冀图以自杀进行反抗,或者从痛苦的压力中逃避和解脱出来。而老年人自杀是出于绝望心理,称为断念性自杀,自杀心理较为理智,是在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分析之后,萌发自杀意向的。

分析:

  关于自杀的因由和动机,是与一种控制情绪的基因出现突变有关,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检测这种基因的方法,只是单纯地以“情绪极端化”来概括。

  自杀虽说是个人行为,但在某种程度上,既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大背景有关,又与个人的精神刺激、挫折承受力密不可分。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生活秩序混乱,人际关系失衡,削弱了人的生存信心和意志,扰乱了人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在郁闷、悲观的情绪控制下,产生了挫折或绝望情绪的极端化意向,从而导致自杀。但是,并非所有处于同样环境的心理失衡的人,都选择自杀。

调适:

  1、加强心理的承受力。自杀的具体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绝望、孤独、屈辱、厌世、反抗,以及经济困顿、债务逼迫、婚恋失败、家庭矛盾、升学就业、教育方法不良等,但也有的自杀是出于报复。也有因为当外界事物或情境,构成实现自己目标的阻力时,心理脆弱的人就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情绪。而当这种挫折情绪使人感到像压顶之灾向自己袭来,就觉得惊慌失措,极度紧张,走投无路,于是就把自杀当作唯一的选择。

  心理承受力强的人面对挫折,却能以豁达的态度对待,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能客观而辩证地认识问题,相信一切困难和挫折都具有两重性,并看到积极有利的一面,相信成功和胜利属于那些在艰难的境遇中,勇于再朝前走一步的人们。如此心态,自然就与自杀无缘了。

  2、树立自尊心,摆脱忧郁情绪的干扰。认识到对挫折承受力差,与忧郁情绪密切相关。忧郁者脑中的化学变化比较可能是由压力引起的。实际上这种忧郁症是由于自尊没有得到满足,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没有信心去做想做的事,于是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束手无策,悲观失望,颓废沮丧,失去继续生存的勇气。因此,树立自尊心,摆脱忧郁情绪的干扰,是加强心理承受力的良方。遇到棘手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自暴自弃,要向自己信任或知心的人排解出自己的烦心事,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回自尊,张起生活的风帆。

  3、加强心理咨询,建立自杀危机干预网络。是凡患了忧郁症的人,都不乐意有事与人进行谈心交流,不想把灰心、厌世和绝望情绪或者把心理上承受不了的事,告诉别人,这就容易钻入牛角尖,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鉴此,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热线和自杀危机干预网络就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忧郁症患者及时排解心理的危机因素,通过心理辅导驱除敌意,建立自尊,化解压制的敌意,摆脱自杀的逃避,就能激活新生的精力。

  4、加强自杀的心理救援。自杀悲剧的发生大多是当事人的心理障碍所致,这是可以通过心理救援予以排除的。这种心理救助分为前期预防和应急抢救。

  1)前期预防:是指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护,对精神病人、抑郁症患者,要加强治疗和护理,或与其结伴生活,避免个人独行、独居,或进行感情的疏导,启发其发泄心里的郁闷、委屈、悔恨、愤怒等情绪,减少内心的压力,避免其自杀。

  2)应急抢救: 是指对自杀者的临危抢就。尽管自杀的心境很复杂,但人到死时总想活,在自杀前都有生死抉择的犹豫。如在此时救援者能够与自杀者建立情感和语言的联系,进行心理救援,就能够使自杀者见到一线光明,缓解求死的冲动,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救助的目的。

Ø 你要行正直的路、就必延年益寿。

Ø 世界上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五、愤怒心理

原由:

  当某人或事与己愿违时作出的一种惰性反应”,也是人对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愤怒的表现形式和出现时机是多种多样的,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要根据具体的愤怒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分析:

  外向型的人容易通过表情、动作、言语表达情绪,如暴跳如雷,寻衅发泄,乱摔东西,甚至打人、伤人;是属于发泄型,怒气来得猛也消得快,

  内向型的人一般是缄口无言,怒目相待。是属于硬吞型,怒气来得慢也消得迟。

  而愤怒并非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在特殊的情况下表现为正义感的宣泄。但极度的愤怒会使人陷入疯狂状态,会失去自制力。从心理学说,一般的愤怒会干扰人们间的思想沟通,阻碍和谐感情的交流,甚至危及人的前途。从病理学角度看,愤怒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精神衰弱等病症。有人认为愤怒时把怒气发泄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其实不然,生闷气,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使怒气郁结心头更容易导致疾病。只不过是表面上没有破坏人际关系,却更多地销蚀了自己。然而,宣泄是需要有原则。

调适:

  1、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让他人扰乱自己的心境,影响自己的精神状况。人的一生中,事与愿违的事是必定有的,因此会常常引起愤怒。对此,千万不要点着火,要控制住自己,冷静地思考,不感情用事,尽量不扩大事端。“小不忍则乱大谋”,用愤怒来折磨自己,也容易被别人控制。

  2、回避锋芒,转换宣泄感情的方式。当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最好是离开是非的环境,或是到公园散步,或是看电影,或是听音乐,或是找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不满、郁闷和委屈,或是做些家务,转移兴奋点,消解愤怒情绪,使之逐渐化解。

  3、以幽默的态度对待愤怒。如果以愤怒对待生活中的愤怒,就会更加愤怒,要是以幽默的态度来对待愤怒,就避免火上浇油的机会。“退后一步天地宽”。

  4、不要以愤怒来折磨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或不如意的事,很难分辨清谁是谁非,因此即使有所不满,也不要随心所欲地动怒。不要以愤怒招致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来折磨自己。

  5、要有宽宏大量的心胸。允许他人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处理事情,如果总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就会感到事与愿违,感到愤怒。反之,允许处理事情的殊途同归或独出心裁,就多些和解,多些宽容。

Ø 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通达人能忍辱藏羞。

Ø 暴怒的人,挑启争端,大显愚妄。忍怒的人,止息分争。

Ø 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