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法谈︱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看到修行的好处(二)

 CHENYUMEN 2019-10-24

隆波帕默尊者

如果仅仅只是看到境界本身,洞见其特性,就还不是真正的毗钵舍那。

因此,当我们不断看到境界的生灭变化,来到心顿悟的点:啊!苦与乐同样都是生了就灭,好与坏也同样都是生了就灭,这是看到了共性,心进入中立,来到保持中立的状态。

当快乐生起,心有智慧明白:它只是暂时的,苦生起时,心有智慧领悟到苦也是临时的,很快就会灭,心就不会郁闷、不会沮丧、不会闷闷不乐。因此,不论什么状况发生,是乐或苦,好或坏,心已经有智慧了,明白了每样事物都存在相同的共性,苦和乐之间,好与坏之间,存在共同点,即:三法印(三共相)。

倘若我们清楚洞见,心就有了世间最高的智慧,即,拥有了中舍的智慧——对于所有的造作均保持中立。

心一旦中立,就等于来到了分岔路口:第一条路——由于根器还不够,心契入中立然后退失,依然会退失的(原因),是因为仍然属于世间法;第二条路是修菩萨道的行者,在心契入中立后也会退失,不久又会再次来到这点,但始终突破不了,直到有一天遇见佛陀,在佛陀面前累积了极大的波罗蜜,然后在佛陀面前发愿成佛,同时心必须来到中立的状态,不是出于贪心想要成佛,而是因为中舍,如果没有来到中舍,古佛是不会授记的,依然太稚嫩了。

心因为有智慧进入到中立后,第一条路是直接退失;比如我们大家提升上来后,又会退失,就要继续去积累;第二条路是菩萨们,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生起圣道;第三条路则是丢下世间、而契入出世间。

因此,在行舍智的时候会有三个分岔路口:一个是退失了重新再来,继续时好时坏;另一个是力量强大,可以维持的,是波罗蜜很多的菩萨,但尚未切断漏烦恼,没有断结缚;还有一种情况是比如我们这样的修习解脱道的佛弟子,心契入中立后,直接穿透而进入出世间。

心若想能够契入中立,必须彻见到“共性”——一切境界所共同具备的特质。

倘若只是看到境界,那只能叫做“有觉性”。可以看到境界的共性时,才能称为“有智慧”。因此,觉性和智慧会自行带领我们提升。

大概能听懂吗?非常简单的。我们所谈的内容几乎不涉及巴利语。

首先,我们要练习去观境界,什么境界发生在身体上,要慢慢去感觉;什么境界在心中生起,要慢慢去感知、去体会。第一,练习去不断地观察境界,就只是感知而不要去干预境界——是乐还是苦、是好还是坏、是呼气还是吸气,是行、是住、是坐,还是卧,就只是感知而已。

有觉性不断紧随着去感知,当我们看到每个境界不断地生生灭灭,最后,顶级的智慧就会生起,从而领悟到每样事物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这是世间高阶的毗钵舍那智慧,这之后的智慧就是出世间的智慧了。

出世间的智慧仅仅只生起一瞬间而已,却能彻底将烦恼斩草除根,而且未来某一天必然证悟成阿罗汉。

但现在必须起始于感知所有正在呈现、正在出现的境界,现在这一刻正在坐着,感觉得到吗?现在这一刻正在点头,感觉到了吗?现在这一刻正在呼吸,感觉得到吗?就是这样不断地去感觉。

我们就会看到,有一个部分是感觉者(能观),并且能观与所观是分开的,只是别去紧盯那个知者,不要千方百计地寻找知者,只要知道有一个能感知到所有名法和色法的知者存在,然后,慢慢地去探究、去体会。

若我们去紧盯或专注于被观察的对象,就是奢摩他;紧盯知者的心,也是奢摩他,就会被卡在那里,(应该)放任让它们自然地运作……

当下这一刻谁走神了?有吗?走神也是一种境界,叫做掉举。心散乱掉了,走神了,跑掉了,要及时地感知到。

当下这一刻,谁的心开始憋闷起来了?只是自己还没意识到而已,几乎整个禅堂都是这样的。一旦意识到心走神,就已经憋闷了,只是略有憋闷感,就装模作样“正在觉知,不憋闷”,现在依然是憋闷的,感觉得到吗?而你呢,在紧盯。

要去感知到境界,紧盯或专注也是一种境界,紧盯了,也要不断地去知道,就去这样练习,一次感知一个境界,不久智慧就会自行顿悟:每个境界都有共同之处,这个共同之处即共性。

如果明白实相——每个境界全都是相同的,苦与乐,好与坏,它们在三法印的角度是相同的,于是心会因智慧而保持中立,契入到真正的中舍,即行舍智,这种智慧将使心对所有造作保持中舍,既包括色法,也包括名法,它会来到“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的状态。

大家喜欢胡吹乱捧:“现在(我)已经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了”。只是耍嘴皮,并非真的“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

“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时,觉性和智慧必须非常强大才有可能。

我们看到境界后,会有喜欢或不喜欢,心拼命挣扎与造作,(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不能叫做“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而更应该叫“就只是不知道,就只是看不见”。

只有智慧炉火纯青之时,才可能出现——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到,明白每一样全是平等的。于是才能做到“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见”,不再继续造作和演绎。

“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到”的意思是:一旦知道,就不再继续造作和演绎。比如我们看到心走神了,看到走神时,知者便已生起。

只是我们并没有就此收手,我们会接着忙于造作——因为我们不喜欢走神,于是就小心翼翼地呵护心,因此构建出一个“有”(十二因缘里的有)——修行人的“有”——僵硬而呆滞。

但如果我们看到实相,心真的具备足够多的智慧,看到走神,就只是看到而已,并未厌恶它,心会保持中立……中立后又有什么好处呢?保持中立后就不会继续造作。而不继续造作又能如何呢?如果力量足够,福德波罗蜜也足够的话,就会看到非造作的法、摆脱掉造作的法,即涅槃。

因此,在我们不断地感知到境界的时候,要一个个的感知,看见它们生起灭去、生起灭去,最终智慧圆满,就会洞见到:在三法印的面前,每个(境界)都是平等的。

(未完待续)

/译者声明/

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完全归责于我们,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