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ID:woshidayisheng)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多达1.3亿人,已超过糖尿病患者,甚至是癌症患者的数十倍。更让人无奈的是:慢性肾脏病的诱因无处不在,病患越来越多,而一旦得病则很难逆转,甚至很多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年饱受困扰。 哪些症状,可能提示我们有肾病风险,万一患病了,又该怎么办? 方法对了,能痊愈! 很多肾病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一些医生也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程不可逆,在治疗上多以控制相关症状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病例: 患者13岁,2008年因发热、咽痛、血尿就诊于石家庄某医院,查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但治疗半年效果并不显著,后找到赵教授治疗。 经复查,患者红细胞+++,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尿相位差高倍视野红细胞10~13个,形态为环行草莓状。 患者数次复诊,坚持服药半年,24小时尿蛋白定量阴性,尿相位差红细胞1~2个/HP,至今病情稳定,数次外感但病情无复发。 对肾病患者来说,最怕尿毒症,而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类型。 1发病多,危害大,且更倾向年轻人 IgA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且高发于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更有些患者因控制不佳,在10年内约有15%-20%的人进展到尿毒症。 2五个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起病前诱因常为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也可为疫苗预防接种等,但临床上常有5个表现: ① 血尿 ② 蛋白尿 ③ 蛋白尿伴/不伴镜下血尿 ④ 肾病综合征 ⑤ 高血压 3出现这些症状,预示疾病加重了 ① 平均蛋白尿。平均蛋白尿的控制水平,是IgA肾病肾脏结局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出现好转则预示肾病预后良好。 ② 血压升高。高血压会直接导致肾病进展。 ③ 血肌酐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也就是血肌酐水平升高,预示着预后更差。 ④ 其他危险指标,如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吸烟、肾毒性药物。 对患者来说,及时监控指标对病情的控制极为重要,可以大大延缓病程进展。 对肾病不在乎或治疗方式不对,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此时治疗就没那么简单了。 慢性肾脏病包括IgA肾病,久拖不治,5大危害伤全身: ①由于肾脏受损,肾功能减退; ②气肠道吸收钙降低,易造成低血钙; ③肾功能衰退,会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④慢性肾炎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⑤最终造成肾脏衰竭或尿毒症。 但如果出现反复感染、蛋白尿、肾缺血、高血压、尿酸高等情况,就要警惕可能会发展成尿毒症。日常更要避免感冒,以免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加重,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慢性肾脏病,就像把“慢刀子”,会在悄无声息中一步步击垮人体。但如果及时正确治疗,就能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治愈。 1西医治疗,讲究6个治疗原则 肾病患者除了肾功能受损,往往伴有免疫力降低、血压升高等现象,因此治疗时有6大原则: ①阻遏抗原侵入; ②缓解异常的免疫反应; ③清除免疫复合物; ④修复肾小球损伤; ⑤降压; ⑥血浆置换。 2中医治疗,讲究分型辩证施治 肾病患者的病变以肾脏为中心,可涉及肺、脾、肝等。西医能明确病理损害的程度,但中医可以在此基础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IgA肾病可分为6大类型:风热扰肾、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毒瘀肾络、脾肾阳虚。 病例: 患者2017年到赵教授门诊就诊,当时肾穿示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伴新月体,肾脏B超示双肾结晶。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2g/24h,尿常规:尿蛋白 3+,潜血2+,且伴有咽痒,时有咳嗽咳痰,口干。 医生诊断其为慢性肾脏病,肺肾气虚,湿毒瘀阻,给予补肺益肾治法,经过一年左右的减药——维持——停药,患者病情稳定,也没有出现反复,宣告治愈。 3中西医结合,慢慢停用激素,改善病情 一些患者在用激素治疗时,常出现肥胖、骨质疏松、满月脸等副作用,难免产生抵触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