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2 01
只见他把被子一掀,大声喊道:“你到底有没有常识?”女人愣住了,开始小声地哭泣。 “又哭,动不动就哭,还能不能讨论东西了?”男人看起来很烦躁。“就知道用哭来要挟我,有什么问题你直接说不行吗,你不说难道我猜得到?” 女人收敛情绪,拿起手机读道:“大多数”的基本释义是“超过半数很多的数量”,此定义来自百度汉语,知道了吗?到底是谁没常识?不搞清楚就大喊大叫,你这是讨论问题还是吵架?被你气得憋屈到哭,还被你嫌弃上了?”说着说着女人也爆发了,大喊一通。 男人逐渐恢复了理智:“夫人,不是嫌弃你。你一哭,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好。我那么说是想让你别再哭了,你哭我心里也很不好受。” “讨论着问题,你干嘛要大喊大叫,很可怕好不好!还人格攻击说我没常识!”女人继续说。 “不不不,夫人,没常识的是我。我以为自己是对的,觉得对方辩友竟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急了才大叫的。但是大叫是针对观点,不是针对你。没想吓到你了,是我不好,以后一定注意。”男人说。 02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来说一下常见的吵架误区。 误区一:“男人怎么可以吼女人” 吵架是一种狂风暴雨般的密集交流方式。处在激烈的情绪中,男女双方都可能会吼对方几句。但由于男性嗓门大、体格强,大吼时容易让女性感到害怕。要是被男性伴侣大吼吓到了,可以跟他讲明这个道理,他明白后慢慢就会学着控制自己。 我跟先生说明白后,他用了三次的时间,就完全改掉了情绪上来大吼的毛病。 误区二:“凭什么我要让着你” 在争吵的过程中情绪上头,或者遇到一些观念性的问题,双方会出现互不相让的情况。我和先生也常常有观点冲突,几次后发现:与其互不相让争个对错,不如各退一步,包容对方的观点。 互相退让不是妥协和低头,是相互理解和彼此爱重。 误区三:用反问句、否定词、排比句 小学语文学过没,反问句、否定词和排比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气势。 事例中我跟我先生吵架的时候,他一直在用“到底有没有常识”、“好好说不行吗”、“还能不能讨论了”这些语气强烈的词,听得我火气蹭蹭往上冒,无法再保持理性,连抛三个反问句。要不是他理性恢复,想必吵架又要升级了。 误区四:把吵架当作发泄的机会 积累在心中的不满,一但吵架就容易爆发。但我们需要明白,吵架的目的不是发泄不满,而是消除不满的源头。这次争吵中,先生指出了他不喜欢我遇到矛盾就哭的习惯,我也指出了对他大吼大叫、容易情绪化的不满。 我们各自说出自己的诉求,并逐渐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03吵架误区的深层心理学解读。 第一类:错误认知 选择性归因:用不充分的证据得出一个偏颇的结论(以偏概全) 比如女方生日没收到男方的礼物,就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因一点不足便否定了对方的爱,是十分偏颇的。 绝对化: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得出相反的结论(非此即彼) 女方想到同事的老公在同事过生日时,准备了鲜花和大钻戒;而自己的老公竟然两手空空。因此她认为,同事的老公非常关爱她;而自己的老公完全不重视自己。 过度概括:把一个结论推广到不适用的情境 女方又接着想,老公不重视自己,所以周末也不多陪陪自己;不重视自己,所以不主动做家务;不重视自己,所以不懂自己的小情绪……(此处省略十万字) 夸大或缩小:一件事被过度夸大或缩小 对于老公没有准备礼物这件事,女方内心经受了伤心、失意、愤怒、痛苦等情绪后,忽然爆发。她歇斯底里地说:“没有礼物你回来干嘛,爱哪儿哪儿去,我自己离了你过得照样好!” 以上是我一位朋友吵架时的心路历程。帮她分析错误认知后,我又告诉她改善错误认知的秘诀:把二人角色互换(张冠李戴),重新思考问题是否不可饶恕。她想了想说,要是老公过生日自己忘买礼物,老公便认为自己不爱他并大闹一场,也太作了。怎么可以因为一件事的疏漏,否定其他的一百件事的付出,不想想平时衣服谁给他洗的。随后她匆匆回家了,具体怎么处理的我不知道,但当晚就发朋友圈秀了恩爱。 第二类:情绪失控 面对爱人更不能放纵自己的坏情绪,关系越近,伤害越大。恶语相向、语气不善,有时比做错事更具伤害性。对抗情绪失控的秘诀有两个: 第一,记住对方是你最爱的人,哪怕他不完美,哪怕你们在吵架; 第二,想清楚情绪失控的后果,不要冲动。如果吓到对方或伤了对方的心,留下裂痕或者导致离散,后悔就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