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由于经费原因,通常难以开展弥散功能检查,普通能完成肺通气功能测定的肺功能仪在十万左右,但如果加上弥散功能则费用要在20~30万以上。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弥散功能检查的意义缺少了解,不能正确解读。弥散功能检查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不仅在通常所认识的肺间质性疾病中有意义,而且在肺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少见病的鉴别诊断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病例一 患者,男性,65岁,反复咳嗽气急10余年,既往有吸烟史30包年,咳嗽气急有发作性、反复性的特点,但肺通气功能检查呈现持续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给予舒利迭和思力华联合吸入治疗,效果不佳。在多家医院诊断结论不同,有的医院诊断为哮喘,有的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到我院就诊为明确诊断,给予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因此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同时追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存在过敏性鼻炎和胃食管返流的表现,考虑哮喘控制不佳的原因在于有并发症的存在,故给予患者鼻用激素+孟鲁司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同时肺通气功能恢复到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支气管哮喘和COPD通常可以通过病史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来鉴别,但有时仅做肺通气功能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加做肺弥散功能。由于COPD病人的肺泡大量破坏,肺大疱形成,因此会出现弥散功能下降的情况;而哮喘患者仅仅是气道的病变不存在肺泡破坏,因此弥散功能是正常的。 病例二 患者,男性,58岁,咳嗽、气急半年,3个月前曾在当地卫生院胸片检查报告”两肺纹理粗乱”(图1),肺功能检查示通气功能正常,于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患者止咳抗感染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改变,病情进行性恶化,于是转诊本院,肺功能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2.16L,占预计值78%,FVC~2.64L,占预计值72%,FEV1/FVC80%),弥散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38%),胸部CT显示两肺弥漫网格影以及气管血管束增粗,伴有支气管牵拉性扩张和局部蜂窝组织影,以两下叶外中带为著(图2)。 图1示两肺纹理粗乱特别是两下肺底 图2-3 HRCT示两肺弥漫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两肺中外带网格影及蜂窝肺形成 由于长期以来相对于肺通气功能检查而言,弥散功能检查需要复杂的设备以及更高昂的费用,还有时间花费更大,导致了弥散功能检查在县以下医疗机构开展的非常少。这种情况也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即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往往延迟。因为这两种疾病早期肺通气功能可以是正常的,病例二在起病之初气急症状明显时通气功能正常且由于胸片异常未能被识别出来以至于诊断延误了半年,错过了通过肺活检术来明确诊断的最好时机。病例一虽然患者有吸烟史且通气功能有轻度异常,但不能解释患者的症状进行性恶化,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血气检查和肺弥散功能检查,以至于漏诊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因此对于某些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肺通气功能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要建议患者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弥散功能检查。 肺弥散功能除了在早期诊断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疾病中有重要地位,在鉴别一些气道疾病中也有很重要作用,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在一些患者属于中老年才发病,同时又有吸烟史,反复咳嗽气急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的特点,但是支气管舒张试验显示为阴性,有时候会造成诊断的困难。这个时候如果能加做一个弥散功能往往就能明确,如果弥散功能下降提示有肺泡的破坏提示COPD,弥散功能正常相对支持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表格1 弥散功能异常的原因
|
|